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柬泰衝突頻發的五大原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4 00:23:03  


 
  蘇利耶跋摩一世和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時期,高棉帝國東征西戰,版圖空前遼闊,一度囊括如今泰國東北部十多個府。直至今日,泰國境內仍有不少當年高棉帝國的遺跡,其中以石宮宗教建築為主,但論規模和藝術成就,這些遺跡無一能出柏威夏寺之右。

  扼守險要

  2008年7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宣布柏威夏寺為世界文化遺產時給出的官方評定理由是,柏威夏寺占據極佳地勢、融自然景觀、建築藝術和宗教功能為一體,寺內精美石雕為古代文明之瑰寶。

  “極佳地勢”和“自然景觀”,確實是柏威夏寺的精髓所在,也是導致泰柬兩國鬧得不可開交的重要因素之一。

  柏威夏寺建於海拔525米的馬誇山“鷹喙”式摩艾丹崖頂。摩艾丹崖的“喙尖”朝向柬埔寨一方,“喙根”朝向泰國一方,崖頂有一塊長約800米、寬約400米的平地,剛好滿滿當當地構成柏威夏寺的地基。柏威夏寺由此占據崖頂平台,三面可遠眺,一面直抵山腳。

  也就是說,柏威夏寺在柬埔寨一側是陡峭的山崖,香客只能由泰國一側沿山坡拾級而上進入寺廟。

  1904年,暹羅(泰國)當局與殖民柬埔寨的法國殖民者各派一個勘測組,協商測繪柬埔寨與暹羅邊界線。當時,雙方同意沿馬誇山山脊劃定邊界。由於柏威夏寺位於崖頂,如按山脊劃邊界,柏威夏寺全寺應在暹羅界內。但3年後,法國殖民者完成邊界劃分圖,暹羅政府意外發現柏威夏寺被劃入柬埔寨一側。儘管有異議,但暹羅政府還是接受了這張邊界劃分圖。

  這張圖,後來成了國際法庭判決的主要依據。

  依圖判決

  1953年11月,柬埔寨脫離法國獨立,法軍撤出柏威夏省,次年,泰國軍隊占領柏威夏寺。柬埔寨政府1959年提出抗議,一紙訴狀將泰國告上了國際法庭。泰柬外交關係隨之惡化,雙方陳兵邊界,互相威脅動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