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光標讀《金剛經》心得:行善多淡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4 11:59:25  


陳光標手裡拿著星雲大師送給他的金剛經。(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2月14日電(記者 李仲維)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日前建議來台發紅包的大陸首善陳光標多看看《金剛經》,陳光標今天公布他的讀後心得。陳光標希望在今後做慈善的時候多一些淡定,用淡定之心讓他的慈善之路走得更好。

  陳光標在這篇讀後感想中表示,春節前,他帶領大陸企業家到寶島台灣的愛心感恩之旅,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劉德勳說他高調慈善過於“我執”、“著相”,建議他多看看《金剛經》,星雲大師還通過媒體送上一本著作《成功的秘訣: 金剛經》給他帶回大陸。

  陳光標說,雖然他對《金剛經》的內容不甚了了,但還是讓他非常感動。春節期間,他認真讀了《金剛經》,雖然它語言通俗,但義理深奧難懂。他一邊看原著一邊看現當代其他名家的解釋,比如南懷瑾的《金剛經說什麼》,花了很長時間才把它讀完。

  陳光標指出,《金剛經》中多次提到佈施,並強調“無住相佈施”,在佈施的時候不要著相,更不要故意宣傳。他想這也許是星雲大師和劉德勳建議他看《金剛經》的重要原因。

  《金剛經》說:“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叫人不要住在相上,在行慈善的時候不要認為自己在行慈善,不要認為自己是個善人。《金剛經》在此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並認為“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一切都是平等的和性空的,所以不能執著也無以執著。

  陳光標表示,這種說法提高了他的智慧,擴展了他的視野和境界。

  陳光標覺得,做慈善跟佛教的佈施有聯繫也有區別。做慈善是現世的和入世的,而佈施的目標是成佛,它們在境界上是有差別的。慈善家只能是世上的好人而不能是佛。但要成佛,總是從小事小善做起,慢慢學會普度眾生,這是佈施與慈善相通的地方。所以在今天的社會,如果大家能一起來做慈善,培養出一個樂於慈善的社會,人們的心靈逐漸充滿慈悲和智慧,我們的世界可望成為人間的佛土。

  陳光標表示,他個人的習慣是高調行善,做好事就要講出來,希望抛磚引玉,讓更多企業家能夠跟進,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但通過學習《金剛經》讓他看到,慈善既是社會濟貧措施,也是個人的道德修煉,在這裡慈善與佈施是一致的。

  陳光標說,《金剛經》給他的啟發是很多的,需要他以後慢慢學習體會。比如,做慈善時要注意方式,要入鄉問俗、入門問禁,尊重被捐贈者的心理,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麻煩。借用目前流行的一個網路用語:淡定。他希望在今後做慈善的時候多一些淡定,用淡定之心讓他的慈善之路走得更好。另外他也認為,無論高調還是低調,只要大家實實在在拿出錢來做善事,只要能夠帶動更多的人行動起來,又何必在乎調子的高和低呢?說高說低的人,用《金剛經》裡的說法,也許又有點“著相”了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