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馬英九新春講話 是一個翻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8 12:07:10  


馬英九明確規範以“對岸”和“大陸”的稱謂取代“中國大陸”或“中國”,相信除了向北京釋放善意外,也顯然看到了民意的向背和兩岸形勢的消長。(資料相)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7日社論說,馬英九在大年初五新春茶話會上表示:談到兩岸關係或相關政策說明時,用字遣詞應更謹慎,稱“對岸”或“大陸”,不應稱為“中國”,且公文書也不應稱呼“中國”。姑不論馬英九何以會在此時就兩岸稱謂問題表態,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翻轉,即馬英九已看到兩岸稱謂背後的思維運作、意識形態,以及其中夾雜的統獨糾纏。

  社論說,有報導指稱馬英九的考量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以及“一中各表”的原則。若就語意引發的思維作用言,“一中各表”至少在概念上守住了“一個中國”的原則,不論兩岸的國號為“中華民國”或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就是“中國”。就“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言,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中各表”其實是爭取兩岸“互不否認”兼為國號問題解套。也為兩岸未來和平發展和統一遠景提供了一個彈性和模糊的空間。

  民進黨的台獨意識當然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遑論還有什麼“一中各表”。通過稱謂的差異,馬英九可以很明確地和綠營有了區隔,也傳達出藍綠陣營的根本差異就在統獨。就綠營言,拒絕“一中各表”,意即兩岸不應該存在什麼聯結,就算在過渡階段承認“中華民國”,但主權也僅及於台澎金馬;若有利於台獨,在態勢上,放棄金馬也在所不惜。

  社論說,不過在民進黨執政時代,陳水扁作廢了〈國家統一綱領〉和“國家統一委員會”,但並未能如願通過“修憲”或修法的方式彰顯台獨意識。是以陳水扁在護照上加印台灣但無法撼動具有統一命題的“憲法”體制,自然談不上修掉“憲法”增修條文序文所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自一九九二年立法以來,歷經多次增訂和修正,民進黨也未能撼動第一條立法目的所言:“國家統一前,…”的表述。以及第二條且很明確地賦予兩岸稱謂,一為“台灣地區”;“大陸地區”則指“台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

  馬英九於新春茶會上要求與會的部會首長稱謂兩岸要有規範,非但在求回歸現行“憲法”體制,也是再次確認“一中各表”的“一中”,即只有“一個中國”,非各有“一中”。“中華民國”既仍存在,主權當然是獨立的,和“一中原則”並無必然的衝突,甚至可以通過“主權共享”的概念,處理相關衝突。兩岸若能持續和平發展並尊重對岸的治權,所有的衝突應出在代表權的爭議。即兩岸那一個政府有條件充分代表中國。這既是國際現實,也是“一中原則”最大的挑戰。從而說明“一中各表”只能是通往兩岸和平統一前的過渡,而非兩岸長治久安之策。

  社論說,就國際現實言,美國和日本期待兩岸維持現狀,或和平解決問題,故意忽視和平統一的命題,這對“一中原則”就是極大的挑戰,等同助長台獨意識。馬英九此時就兩岸的稱謂表態,不論是回歸“憲法”或現行法律,在意識形態上等同重申統一的命題依然存在。非僅有助於化解藍營內部對馬英九“自我綠化”的疑慮,同時也有助於北京對馬英九的政治信任。

  社論說,或謂馬英九此舉係出於爭取中間選民的考量,這要有一個前提,即中間選民對統一有期待,也有心理準備。此前馬英九一再要求民進黨認同“九二共識”,這當然和馬英九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爭取綠營共識有關;此番從公文書和政府領導層做起,明確規範以“對岸”和“大陸”的稱謂取代“中國大陸”或“中國”,相信除了向北京釋放善意外,也顯然看到了民意的向背和兩岸形勢的消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