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華人賭海沉浮眾生相 下賭容易戒賭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2 10:37:16  


 
  下賭場易 戒賭難上難

  紐約華人社區每天至少有4100名華人前往各個賭場賭博,因賭博而造成的家庭暴力問題尤為嚴重,並因此造成破產、離婚及自殺等社會問題,不容忽視。

  初學賭博最怕贏錢上癮

  有位“賭神”說,初學賭博的人千萬不能贏錢,否則是死路一條。記者相信他所講,因為早年有一班僑領受邀到一家新開業的賭場吃喝玩樂,其中有一位僑領某君什麼都不會,賭場的一名華人經理就教他玩21點,某君小試牛刀,贏了數百元。隔個禮拜再入城,依然是有所斬獲。但往後就慘了,他一賭不可收拾,每個禮拜都摸上賭巴,直奔賭城,專攻21點。這20年來輸得他兩眼發光。日前遇見他,問最近手氣如何?他表示戒了,見記者不信的神色,又重複一句:“我真的很久沒有去賭場了。” 

  進賭場,賭不賭也要講定力的。做記者這一行,很多時要到賭城採訪歌星演唱會,那就要考驗記者的定力了。包括僑報記者在內的多數同行,都會用二三百元碰碰運氣,有機會贏它幾百元便收手,輸了也不會死纏爛打,笑笑了之,然後等著上巴士。其中有一名廣告攝影記者是每個演唱會都有他份,但這同行每次都贏錢,因為他永遠都不賭,賭場送的現金袋袋平安。他說,賺錢這麼辛苦,拿辛苦錢賭博,輸了怎麼對得起自己。

  別以為賭場才會讓人傾家蕩產,只要你好賭,不去賭場一樣會一無所有。華人社區有不少地下賭檔,一不小心,一頭栽進去,很難翻身。據記者所知,一名華埠某餐館太子爺的太太極喜賭博,麻將、賭城,都是她最愛,早幾年哥倫布公園變身賭坊時,她還背著女兒前往賭十三張。就算她是女賭神,這樣賭法,也會令家庭破裂。她的老公終於忍無可忍,跟她離了婚。

  公園開賭檔 鬧出唐人街大笑話

  講起哥倫布公園曾經的賭檔,可以說是唐人街的大笑話,也將華人好賭的天性暴露於人前。大約是十多年前,哥倫布公園開始有人明目張膽真金白銀賭錢,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翁、婦女等打天九牌、玩紙牌。

  後來見沒人管,賭檔越開越多,最後竟招至小混混向阿公、阿婆收保護費,強調“此園是我開,若要在此賭,留下買路財。”老人家一把年紀,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即時報警,小混混嚇得抱頭鼠竄,再不敢生事。後來警方見長者們越賭越狂,乃張貼告示,勸喻大家不要用現款交易。

  “沒問題,用籌碼。”長者見警方准他們在公園賭博,膽子更大,整個休憩場立時遍地開花,賭桌處處皆是,有如小型吉祥賭坊,很快成為華埠熱門觀光點之一。甚至遊客指定要到此一游。若是好事還罷了,這種有辱族體的荒唐事引起很多人不滿。其後五分局兩次封園逮人,被抓的除了白發蒼蒼的老人外,更有帶著孩子賭博的女子,讓僑界人士搖頭不已。

  由於屢勸不改,五分局痛定思痛,全面整頓,才把賭風遏止。不過,別以為已經沒有人敢在哥倫布公園賭錢。如果大家現在到公園看看,就會見到十個八個老人家在玩紙牌,台上放著籌碼。有時籌碼輸光,對手追著要,輸家便會低下頭,從懷中掏出鈔票,左瞄右看見沒人留意,便將錢遞過去,對手再找回籌碼。

  “小賭並不能怡情,因為會逐漸變成大賭,最終便會傾家蕩產。據記者調查,每天由四個華人社區開往賭城的巴士有120部,載著數以千計的華人前往搏殺,其中染上賭癮的人起初也是由小賭開始,最終難以自拔。”麥地臣社區中心資深社工何茂恒在聯成公所的一次戒賭講座中說。

  戒賭中心助賭徒重生

  華人喜歡賭搏已是不爭的事實,為了研究賭博對紐約市華裔家庭的影響,內森克萊研究中心(Nathan Kline Institute)和麥地臣社區中心(Hamilton Madison House)聯合舉辦華人賭博行為的學術硏究。除了何茂恒之外,還有幫助麥地臣社區中心做義工的精神治療專員陳思曄和邱爾文,他們向現場的民眾講解了華裔社區的賭博問題。

  他們指出,紐約華人社區每天至少有4100名華人前往各個賭場賭博,因賭博而造成的家庭暴力問題尤為嚴重,並因此造成破產、離婚及自殺等社會問題,不容忽視。據在大型日間精神治療中心做項目負責人的陳思曄介紹,美國主流研究機構很少派出會說華語的調查員、而華人因為傳統的面子問題、文化問題,很少配合調查或主動認識到自己的賭博問題,因此美國人大多認為華人社區沒有酗酒、嗜賭問題,這是不確的。

  在聯邦精神治療中心就職的邱爾文強調,“並不是說沉溺賭博的都是壞人,只是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她表示,很多新移民來到美國,對當地的文化、社會難以適應,同時打工、生活上又存在不小壓力,很多人就選擇了去社區社團社交,而很多老鄉和朋友的唯一社交方式就是去賭場。

  專家表示,商業廣吿將賭博包裝成高尚娛樂活動,又有免費巴士天天接載市民前往賭場還提供午餐,助長了本地華人社區的賭博活動。據介紹,在華人當中,很多人偶然會與親友打打麻將或玩玩紙牌,目的是為了聯絡感情,同時也可娛樂一下。但有些人卻非常喜歡賭博,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及金錢於賭博上。在他們當中,有些人會發覺他們的賭博行為會帶給他們一些困擾,如在金錢或時間上花多過他們所預定的,其實這時他們已進入問題賭博階段了。更有些人已完全失控,多次嘗試戒賭,但都不能控制下來,這時他們的賭博行為已是上癮或病態賭博。造成的影響主要有:荒廢學業,失去工作,影響生意,家庭和婚姻破裂,小孩缺乏適當照顧等。

  新移民沉迷賭博者多

  通常迷戀上賭博的華人,往往是新移民。因為語言障礙、工作收入低、沒有親友及正常的社交活動等因素,懷抱著一夜致富的夢想,想透過去賭城賭博、購買樂透彩票等方式尋求快速致富,但卻因此成為賭徒與病態賭徒。

  陳思曄說,他們接待過的案例中,很多受害人往往不是賭博者本人,而是其家人,其中大部分是賭徒的子女。這些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經過治療才發現造成這些孩子心理問題的主因是父母賭博。可見,賭博對人的生活造成的摧殘是毀滅性的。

  分析人士指出,很多人從小賭怡情的娛樂賭博發展到問題賭博,又由於問題賭博欠下賭債,繼而發展到向家人親戚朋友借錢,最後不僅可能傾家蕩產,還可能導致自殺的病態賭博。而華裔幾乎都是到了絕望階段才會向專業機構求助。一直致力於幫助華人社區解決移民特有的文化隔閡、精神壓力等問題的麥地臣社區中心,希望通過民眾的配合獲取準確的數據。

  記者日前致電麥地臣社區中心亞美康復會負責人洪淑芬,請教她自從賭博講座後,到該中心求助的華人多不多?洪淑芬表示講座後有一些成績,求助的多是賭徒的家人,很少賭徒會自動打電話求助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