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開煌:蔡英文新思維 不能實踐難以有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5 11:41:01  


蔡英文的的說法,應該說也是煞費苦心的結果,通篇沒有強調“獨立”,但是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依舊是昭然若揭。(資料相)
  中評社台北2月25日電/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民進黨在處理兩岸議題上,一直面對雙重的困境:首先是“中華民國”的議題,其次是北京政權的議題。 

  文章說,民進黨真正開始重視兩岸關係,應該是從“辜汪會談”開始,其後經過不斷地黨內派系之間的爭辯,最終在1999年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算是以“名、實”分離的方式突破了第一層的困境,處理“中華民國”的議題。 

  之後民進黨突然執政,直接面對北京當局,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兩岸關係幾乎衝突。同時也遲滯了台灣的發展。如今民進黨在選舉失敗之後,逐漸站穩腳步,蓄意重新執政,因此,提出“十年政綱”的消息,當然各界期待的還是“兩岸政策”的部分。如今蔡英文藉智庫的揭牌儀式機會,發表了她對兩岸關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看法。 

  文章說,一般認為蔡英文的發言是“避重就輕”,“新意有限”。然而細讀其發言,我們以為其重點還是很清楚的。 

  國際思考 攻擊馬親中 

  第一、從國際關係架構下來思考兩岸關係,她認為這樣台灣才有“戰略縱深”,所以她倡議“我們必須和亞洲各國一起,共同面對中國的崛起”。 

  第二、她期待北京當局也以相同的認知,作為與台灣“建構共識的基礎”,她說“這將是最對等、也最符合期待的對話與交流基礎”。 

  第三、她認為馬政府現行的兩岸政策是“陷入中國設定的框框裡,甚至於以政治退讓交換經濟利益”。是一條“‘和而要統’、‘和而必統’的路線”。 

  第四、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則是從台灣認同出發,以台灣價值為核心,兩岸必須維持“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關係。這個“和”,就是和平發展的“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