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呂秀蓮的參選與民進黨的團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6 11:30:48  


呂秀蓮已宣布要更上層樓,並選擇以“對嗆”方式和黨中央抗衡。
  中評社台北2月26日電/聯合報26日社論說,呂秀蓮宣布參選“總統”,或許不能影響民進黨初選的情勢;但她一直倡議應將民進黨的政經路線辯論清楚,則可能對初選的效果發生影響。 

  最近綠營因“總統”黨內初選而展開廝殺,從互放冷箭到公開相殘,讓人不忍卒睹;蔡英文不斷拋出團結論,呼籲黨內同志要“團結才會贏”;這只說明,必須誘以“為勝選閉嘴”,民進黨始可能製造團結假象。 

  社論說,最近的內鬥場景,除顯示民進黨民主理想的淪喪,也暴露了它自己面對台灣發展的轉型困境。謝長廷聲稱慚愧自己違背“退出政壇”的承諾,欲三言兩語便宣示重出江湖,真是政治人物四兩撥千斤的最佳示範。他還不忘倒打蘇貞昌一耙,稱蘇、蔡的心理距離是幾光年,兩人不可能配;還說自己2008大選被蘇貞昌帶衰,早知道就會“另作考慮”。如此大言不慚,令人瞠目。難道這就是政治人物保持“長青”的祕訣? 

  呂秀蓮已宣布要更上層樓,並選擇以“對嗆”方式和黨中央抗衡。其實,正因呂秀蓮曾與陳水扁“共治”,她應當是最有資格帶動民進黨對八年執政進行反省者;然而,她卻站在為八年執政辯護的立場,且站在“一邊一國”的深綠路線,反而襯托出其他參選者的開明。呂秀蓮在宣布參選的同時,公開要求媒體給她與蘇蔡一樣的“同等待遇”,應當派一組記者跟隨她;這正暴露出她的政治行情,也反映出民進黨“公媽派”的落寞。 

  蔡英文說,目前正是黨內“將起”之際,大家同在一條船上,若不共同保護這個黨,大選不會有“贏的機會”,所以大家該閉嘴。問題是:民進黨該團結在誰的腳下?該團結在什麼路線之下?呂秀蓮甚至反駁,團結是希特勒和蔣介石最愛喊的口號,她還宣稱自己不和蔡英文同在一艘船上。 

  社論說,呂秀蓮參選,可能發生的效應是她或許可以戳破民進黨天王的虛矯與偽善;畢竟呂秀蓮見過許多場面,那些“太深奧”的種種手法瞞不過她。倘係如此,呂秀蓮的參選也許有害民進黨“閉嘴的團結”,卻可能因而提升其他參選者的警惕,不能只靠“光鮮亮麗給人希望”矇混過關。 

  當年口口聲聲要求國家轉型正義的民進黨,如今必須面對的是自己執政的“不正義”和“轉型”的問題,但蔡英文和幾位天王似乎均無法就此給出答案。近幾次地方選舉,民進黨靠著成功的技術操作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但這並不表示它的政治路線已重新獲得人民的信賴。事實上,從去年蔡英文與馬英九辯論ECFA慘敗,到蔡英文邊領十八趴又邊批十八趴,到傳說中的“十年政綱”遲交半年多還提不出來,都暴露了民進黨“言詞咄咄”而“思維空空”的窘境。而最近黨內天王的內鬥方殷,卻只端出了“憲法共識”、“台灣共識”、“和而不同,和而求同”這些不知所云的論述;這不也正是理念缺乏、而又欲望膨脹的結果。這些空無一物的詞彙,即使能叫綠營“團結”,卻何以“團結”民眾?呂秀蓮的參選,能夠逼出什麼高瞻遠矚、真知灼見來麼? 

  還記得上次民進黨高喊“團結”是什麼時候的事嗎?正是2006年陳水扁貪瀆弊案初露之際,當時黨內空前大團結地一片“護扁”,並在全代會由“立委”提案連署“團結一致,堅信陳水扁清白”,最後並以“解散派系”來誅殺異己。當時的呂秀蓮也是參加“閉嘴團結”的一員;倘若從當時到今日,呂秀蓮能跳脫陳水扁的束縛,扮演起領導民進黨反省的角色,她今天或許就不愁沒有記者隨行採訪了。呂秀蓮這一次也不能被視為民進黨的團結破壞者,她若欲使這次參選留下一點雪泥鴻爪,似應以帶領其他參選人誠實面對民進黨與台灣為主要訴求。 

  社論說,民進黨的這次內鬥,最後也許仍將以強制的“大團結”作收,卻掩不住其核心價值日漸萎縮的窘境。從“團結”、“同在一條船上”這些借自威權年代國民黨的用詞,已可見一斑。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