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鐵農談“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幾個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1 10:41:35  


 
  為什麼說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用現代革命方式進行反清革命的先覺者和先驅者。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指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雖說孫中山具有明確的反清革命思想是很早的,但他並不是一開始就具有反清革命思想的,並不是天生的革命家,他的思想經歷了一個從改良到革命的轉變過程。

  1894年的孫中山,思想上還很搖擺,處於革命與改良的十字路口。他一方面鼓吹革命,並開始準備著手從事革命工作;但另一方面還想嘗試通過清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了一個發展工商業、改革教育制度和選拔人才制度的理想藍圖。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到“人能盡其材,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這個主張顯然是溫和的社會改良主張。遺憾的是,李鴻章對孫中山的上書態度極為冷淡。孫中山非常失望,由此放棄了對清政府的幻想,毅然決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1894年11月,他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的團體——興中會。孫中山起草的興中會章程明確揭示了中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方今強鄰環列,虎視鷹瞵,久垂涎於中華五金之富,物產之饒。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他在入會的秘密誓詞中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革命目標,第一次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革命主張。

  1895年的廣州起義,是孫中山用革命的手段來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理想的第一次。從此,孫中山真正開始了革命活動,直接採取武裝鬥爭的形式來進行反清革命,並開始在人們的心目中成為“革命黨”的旗幟。

  孫中山是“只會革命,只知破壞,而不知建設”嗎?

  近年來,對於孫中山的革命人生,有人提出異議。比如,有人說孫中山是“只會革命,只知破壞,而不知建設”;有人以所謂“現代化史觀”,把革命與現代化建設對立起來,根本否定孫中山革命活動的正當性,進而否定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在此,有必要對這種錯誤的觀點加以澄清。

  近代中國有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要經過革命手段來實現的;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就需要通過長期的建設才能實現。前一項任務是為後一項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孫中山本人曾經講過:革命是萬不得已的事情,而且不能一直革下去。孫中山何嘗不想通過改良的辦法實現國家的現代化?他當然知道這樣付出的代價和破壞會少些,但通過上書李鴻章,孫中山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意識到不推翻這樣腐敗的政府,是難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因此,革命目的是為了實現現代化,要實現現代化必須首先進行一場民主革命。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況下,在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之秋而不允許你慢慢來的情況下,孫中山才斷然決然地起來革命。因此,革命黨人走上革命道路是被迫無奈的,孫中山如此,黃興、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等大批知識精英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都是鑒於清政府之腐敗無能而被迫以革命的方式挽救中國危亡的。

  關於革命與建設的關係,孫中山對胡漢民說過幾句很重要的話:“建設是革命的唯一目的,如不存心建設,即不必破壞,更不必言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以後,孫中山一度認為,現在革命成功了,應該可以進行和平建設了。他關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許多設想都是在民國初年搞的。他與袁世凱會談時說:“希望你當了大總統,十年之內可以練十萬兵;我在十年之內能夠造出二十萬里鐵路”。這也說明此時孫中山是真想搞現代化建設的。但嚴酷的現實是,正在他在日本考察鐵路的時候,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了。這樣,孫中山意識到修鐵路、搞實業的民生計劃不可能實現,原來現代化建設的設想也難以做到,就被迫回國發動“二次革命”。“二次革命”以後,袁世凱要做皇帝,他又組織中華革命軍,反對袁世凱稱帝。等到袁世凱死了,他就把中華革命軍解散了。當時有人不贊同他的這種做法,說還有北洋軍閥專橫,不要急著把軍隊解散。孫中山回答說:當我們還沒有證據證明這些人要背叛共和的時候,我們不能保持軍隊。這樣,他就把軍隊解散了,他並不是迷信武力,更不是對革命有什麼特殊嗜好。張勛複辟後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的時候,他又發動護法運動,維護共和制度。

  可見,只要和平還有希望能夠做到的時候,孫中山就力求和平,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從事革命鬥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