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與廣大網友在綫交流。 |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1日載文《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兩會”召開前夕,第三度上網與民眾在線交流,就中國社會關心的民生議題,如通貨膨脹、房價騰飛、收入分配不公等,表達了中國政府本年度工作的主要內容,在於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借此緩解民間因貧富差距擴大所累積的民怨。
官方將轉變執政方向的決定也得到溫家寶的證實,他在交流中表示,2011年到2015年的“第十二個五年社會經濟規劃”,會把持續多年的經濟發展目標,從8%下調到7%,經濟增長的速度,將被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取代,把發展成果用在民生上。
中國政府強調民生議題並非首次,而近期接二連三地高調表述,除了因為“兩會”即將召開,另一個宏觀背景恐怕便是在阿拉伯世界爆發的“茉莉花革命”如野火燎原,關於“反華勢力”試圖也在神州大地煽風點火的謠言四起,再加上中國社會矛盾不斷尖銳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自然變得沉重——處理民生議題,無疑有對症下藥的作用。
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中國城市近兩個星期日都傳出“茉莉花革命”的號召,網絡上要求民眾聚集表達的呼籲時有所聞;但至今的事實表明,集會沒有發生,中國也沒有發生“茉莉花革命”的條件。雖然中國民眾對分配不公,貪污腐敗等社會不公越來越不滿,但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民眾從中所得固然不均,但整體的生活水準依然得以提高,穩定的社會秩序仍然是普遍的社會需求。因此,人為地製造社會動亂,在目前還缺乏社會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