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為有源頭活“血”來 人大代表建言解“血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2 15:57:06  


  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血液庫存量下降,醫院臨床用血緊張。今年春節期間,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則發生“微博求血”的動人故事。頻頻出現的“血荒”,引起一些人大代表的關注。

  新華網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楊蓉婭認為,獻血法推動了人們無償獻血意識的不斷增強,參加無償獻血的公民越來越多。但現行獻血法部分條款存在著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之處。

  楊蓉婭代表指出,獻血法對無償獻血者及其配偶、直系親屬作出了免費用血的相關規定。問題是,各地對無償獻血者的免費用血政策不統一,主要涉及獻血者的跨區享受免費用血及其免費用血時間期限和最大用血量等問題。多數情況是異地獻血者回到當地不能及時享受免費用血,如有用血需先交費,事後可憑發票到先前的獻血地報銷,其中環節較多,手續較繁雜,給獻血者用血帶來諸多不便,同時也影響到部分無償獻血者的積極性。

  對此,楊蓉婭代表建議,我國應當建立統一的獻血者跨區域享受免費用血制度,以保證獻血者可在全國範圍內享受足量免費用血,保護無償獻血者的積極性。

  針對獻血法規定的年齡及獻血量,楊蓉婭代表建議,參照國內外獻血實踐,適當放寬限制。例如,在年齡方面可參照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18歲至65歲,將我國現行獻血年齡適當放寬至18歲至60歲。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蕪湖市委書記陳樹隆表示,政府和衛生部門要加大獻血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市民知曉率,增強無償獻血意識。“我希望廣大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

  在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看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醫院手術量增加,使得臨床用血需求日益上升,但我國獻血量有限,且增長速度無法跟上用血增長速度。

  劉忠軍代表認為,鼓勵無償獻血是應對“血荒”的一種途徑,但不是唯一途徑。在血及血液製品日趨緊張的今天,大力提倡在手術時採用自體血回輸,同樣可以為解決血液供應不足問題“開源”。

  劉忠軍代表告訴記者,自體血回輸並不是一項新技術,在我國已使用10年左右。“自體血回輸在北醫三院骨科已成為常規使用技術,70%—80%的手術不再需要異體輸血。”

  談及自體血回輸技術的推廣,劉忠軍代表認為,這不僅需要改變臨床用血觀念和用血習慣,還需要衛生部門盡快制定相關條例,盡量減少異體血液的使用,以制度或法規的形式保障臨床用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臨床用血“開源節流”。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