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互聯網自由”是“政治神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6 00:33:41  


    
  與此同時,由巴甫洛夫斯基牽頭的政府智囊機構“有效政策基金會”幾年前即開始進行“博客學校”培訓項目。從該基金會提供的“天鵝絨革命:一個警告”等課程來看,其目的在於抵制西方的“顛覆活動”。俄還積極宣傳美國的“互聯網自由”只是一個“政治神話”。俄《消息報》不久前以“美國的言論自由?您在說笑話吧?”為題對包括互聯網自由在內的所謂美國言論自由予以揭露和批判。美國方面則針鋒相對地稱,俄有一個隸屬於克里姆林宮的不斷擴大的“網絡軍團”,正通過親政府評論員或是國家注資的網站與博客來影響在線討論。

  種種跡象顯示,俄似乎對網絡介入國內政治已經做出了預防性安排。“統一俄羅斯”黨成員阿列克謝.恰達耶夫今年2月在《獨立報》發表文章稱,“2011年國家杜馬選舉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基於網絡的競選活動,這將與傳統大眾媒體競選的重要性相當甚至更大。”

  整體而言,俄羅斯當局將互聯網視為一種重要的戰略武器,認為俄一方面理應大力推進互聯網的發展,另一方面又要對其加以適當的控制並保護互聯網免受“圖謀不軌者”的傷害。換言之,自由和安全是俄羅斯網絡治理政策這塊硬幣的兩個互相不可替代的方面,既不能因安全而忘卻基本的自由,也不能因追求絕對的自由而放棄國家的安全訴求。俄羅斯在互聯網自由和安全之間追求微妙的平衡,進行了內外有別的分類管理政策。但最近在中東北非形勢的影響下,俄在允許一定程度的網絡自由的前提下,似也開始對互聯網實施更大的控制。這是基於國家安全的核心訴求。

  “去美國化”——爭國際互聯網話語權

  當前國際互聯網治理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政府借助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等專門機構獲得了對互聯網域名和網名的絕對控制地位。美國一家獨大的現狀引起了國際社會,包括俄羅斯的不安。同樣是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考慮,俄一直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積極推動互聯網終端服務的“去美國化”。

  俄認為,網絡治理對於俄國家安全而言有以下特殊領域需要重點關注:第一,維護國家域名的主權及其控制。第二,俄羅斯和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一樣,都希望根服務器的穩定運行。第三,Internet協議標準的合理制定以及IP地址、域名的合理分配等。

  在俄看來,目前美仍維持著對互聯網終端的絕對控制是世界其他國家“信息不安全”的根本原因。根據ICANN的相關原則,任何國際互聯網服務的重大變更都需要得到美國國務院的同意。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有可能利用這一現狀為其外交利益服務。理論上,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清除敵對國家的信息終端,使其後綴從根服務器中被封住或删除,從而讓這個國家在互聯網世界中消失。此外,美國對互聯網根系統的控制還可能阻斷他國或他人對歷史信息的獲得,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對他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為獲得更多的國際互聯網治理權,俄要求本國外交部門根據《國家信息安全構想》等文件努力爭取深度融入國際信息社會並獲得相應的話語權。俄主要採取了兩種方式對美施加壓力:一是在雙邊渠道與美談判,提出就限制網絡武器簽訂國際軍控協議;二是聯合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要求美國交出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的權限。從2003年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開始,俄與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在內的“77國集團”均對此持贊成立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