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
不能再盲目地鋪攤子
〖經濟增長率年均7%〗“十二五”看質量不看速度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率年均7%。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中國經濟到了“十二五”就沒勁了呢?不是。如果按照過去那麼幹,10%都是可能的,為什麼要強調這個7%呢?我的理解,這就是體現了“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經濟效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上面來,要把發展和所得的成果更多地用到民生上來的這種堅定的決心。
“7%”標誌著“十二五”期間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過量消耗資源為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不能再盲目地鋪攤子,要防止在地方上把“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層層加碼的現象,要把“十二五”規劃落到實處。不追求高速度不等於可以輕鬆一些、可以偷懶一些,絕不是這樣。相反,堅持科學發展,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建設“兩型社會”,需要我們下更大的苦工夫,做更深入、更艱苦的工作才能夠做到。
絕不能再以犧牲環境、過量消耗資源為代價來換取高速增長,不能再盲目地鋪攤子。
〖擴大內需〗
主攻方向是農村
擴大內需的主攻方向是農村。在過去十年中,我國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是進一步拉大的。中國農村戶籍人口8億多,他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比較低下,當然這也正是我們增加消費、擴大內需的潛力所在。深化農村改革,努力轉變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發展方式,我們更多的看到大家提到的是工業、二產,其實一產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相當繁重。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大任務。
在歷史上每當緊要的關頭,我們黨都會把目光投向農村,農村成為中國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成為開啟未來的一把鑰匙。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去農村找到了革命的基礎;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鄧小平也在農村找到了發展的源泉;在發生全球金融危機的今天,我們要著力擴大內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同樣需要到農村去尋找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我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