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談論來自中國的威脅,可全靠印度眾多媒體的宣傳啊。”印度中國問題研究所所長斯裡馬蒂.查克拉巴蒂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查克拉巴蒂拿自己的司機舉例說:“他拒絕跟我的中國朋友握手,因為他覺得‘中國人會再打印度’,我問他的觀點從何而來,他告訴我‘電視台天天都那麼說呀’。”
這些有關中國的奇談怪論,特別是中印再次發生衝突的說法也被一些印度人嗤之以鼻。印軍情報部隊退役上校薩哈依.維爾瑪一直專注於對中國的研究,他曾經到西藏進行過深入考察。他認為:“印度軍方一些想增加軍費的鷹派和視負面新聞為生存第一要務的媒體天天炒作中國入侵,事實上,我堅信1962年那樣的印中衝突再也不可能發生,原因是印中兩國均是經濟發展大國,也擁有各自的核武器和其他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再發生那樣的戰爭後果不堪設想。”
讓記者感慨的是,對“中國威脅”的擔心並沒有妨礙印控克什米爾人對中國商品的青睞。在斯利那加的商店裡,甚至在出售產自中國的大蒜。陪同記者的當地商人納扎爾說:“與幾年前相比,中國產品現在在這裡是價廉物美的代名詞,現在沒有人能抵禦‘中國製造’的誘惑。”
易被引燃的“戰略乾柴垛”
歷史上,印巴兩國因為克什米爾領土爭端直接引爆過數次大規模戰爭,至今在長達1000多公里的克什米爾實控線兩側還分別集結著至少25萬印軍和10多萬巴軍,時刻都潛藏著擦槍走火的危險。好在,60多年的對峙,讓印巴雙方高層都意識到,克什米爾問題不可能通過戰爭和武力來解決,甚至雙方還在2008年首次開通跨克什米爾控制線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