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周邊安全局勢之東南亞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00:11:35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東北新聞網刊載作者李寒秋的文章指出,當今的中國,正處在和平崛起的關鍵性階段。當今的世界,美國的單極霸權也似乎開始出現衰勢,但由於其強大的綜合國力,這一過程將是緩慢而相對的。面對中國的崛起,美國總統奧巴馬直言,美國絕不做老二。根據盎格魯帝國的歷史記錄和行為模式,美國將繼續對世界各國分而治之,使其不能合而謀之。中國周邊地區的東南亞、東北亞、南亞次大陸和中亞這4個戰略性地帶,也就成為美國對華牽制與圍堵的重點關注地區。為此,細致入微地分析中國周邊地區的地緣格局、利害關係以及權力結構,不僅有助於謀劃具有預見性的國際戰略,也有助於知己知彼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

  地緣格局

  由於西方殖民主義列強在東南亞的長期統治和“以夷制夷”的人為設計,很多東南亞國家與鄰國有著複雜的邊界和領土爭端。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的現有疆域是由荷蘭殖民者確定的,在帝汶島、加裡曼丹島和新幾內亞島上都與鄰國分割而治,與馬來西亞還有很多島嶼存在歸屬爭端;馬來西亞不但從英國殖民者手中繼承了複雜的聯邦制度,還有與印尼關於婆羅洲(加裡曼丹島)的分割糾紛,以及與泰國在克拉地峽一帶的邊界矛盾。泰國的邊界則被英法兩強刻意設計成與鄰國犬牙交錯的複雜格局,使得泰國與柬埔寨和老撾、泰國與緬甸,以及緬甸與印度之間均有著一定程度的領土糾葛。至於越南,則長期背負著法國殖民者拼凑的印度支那聯邦的設計。而文萊與新加坡,這兩個人為設計的袖珍國家,一個富有石油礦藏,一個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咽喉部位,均是大英帝國統治者以小制大的戰略性棋子。游離在東盟組織以外的小國東帝汶,長期作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居民講葡萄牙語。東帝汶於1975年剛剛獨立,就立即陷入了印尼的軍事占領,遲至2002年才再獲獨立。東南亞地區內部複雜的地緣政治糾紛,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刻意製造矛盾、分而治之的深遠戰略布局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今東盟各國的互信合作。

  冷戰時期地區外大國在東南亞的直接控制與間接滲透,以及冷戰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東南亞各國的一體化進程緩慢。直到2008年《東盟憲章》正式生效,東盟組織才確立了在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的明確政策目標。

  大國博弈

  東南亞作為一個整體,雖有著開放性的區位交通優勢,但由於其內部不具備文化與政治統一的有利因素,使得單個國家與殖民列強相比都過分弱小,因此近代以來,無法有效抵禦殖民主義勢力的入侵。20世紀中葉,西方殖民主義列強退出東南亞以後,東南亞繼續因其開放的區位交通地位而成為外部大國博弈的焦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