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專家:不必因噎廢食放棄核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7 20:52:34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由地震海嘯引發的日本核電站事故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問題,核電是否安全也成為熱議話題。對此,有關專家17日表示,核電仍然是安全、清潔、經濟的能源方式,不必因福島核事故放棄發展核電,但應在安全方面更加注意。

  新華社報道,中國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研究員柴國旱認為,此次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主要原因是地震及海嘯的強度和破壞力超過了當前人們的認知水準。他說,9級地震是世界迄今為止第5大地震,在日本從未發生過。地震引起的海嘯也是日本前所未見的。正因為兩個巨大災難的接踵而至,導致核電站斷電,各種安全系統設備失效。

  柴國旱說,福島核電站初始設計標準為能夠承受水準向峰值加速度為0.18g(1.74米/平方秒)的地震,實際抗震能力為能承受水準向峰值加速度為0.6g的地震。而本次地震的水準向峰值加速度為0.4g,並未對核電站造成致命破壞。因此,地震導致福島核電站泄漏的說法並不準確,對核電站造成致命打擊的應當是地震引發的海嘯。

  對於中國核電站是否能抵擋地震、海嘯的風險問題柴國旱表示不用擔心。他說,中國核電站的設計抗震能力為能承受水準向峰值加速度為0.2g的地震,高於福島核電站,由於設計的保守性,實際的抗震能力更高。同時,中國沿海大陸架較寬,又有許多海島礁石環繞,客觀上會減少海嘯危險,加之中國核電站設計建造時也已考慮到海嘯發生的情況,因此即使遇到海嘯,也不會造成明顯影響。

  中國核工業集團研究員陳竹舟說,與日本福島核電站技術相比,中國已建和在建的核電技術更加成熟,安全性能更高。

  據了解,此次日本發生爆炸的核電站,都是沸水堆型,屬於第二代核電技術。而中國沿海建設的核電站為二代半和第三代核電技術,不存在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散熱。

  專家同時也指出,日本核電站事故為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發展核電安全措施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

  陳竹舟認為,每次事故的發生,都值得所有國家進行檢查和反省,查找是否存在漏洞或明顯的薄弱環節。比如針對福島核電站氫爆顯示出來的安全隱患,應當檢查是否有專設安全設施和裝置,工作是否正常,以防止類似事故的發生。

  據他介紹,目前中國有關部門已經採取措施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審查在建核電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