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法英猛轟利比亞 美國曖昧為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2 00:28:06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羅伯特.丹寧認為,當務之急是奧巴馬儘快釐清參與軍事打擊利比亞的明確目標。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記者 劉曉丹編譯報道)如果說在安理會決定在利比亞設禁飛區後,多國部隊展開對利的軍事打擊是意料中事的話,那麼法英兩國成為這一行動的“帶頭大哥”,而美國反常地表現出曖昧態度,則令外界感到詫異。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中東和非洲問題資深研究員羅伯特.丹寧(Robert. Danin)日前撰文,呼籲奧巴馬儘快表明態度,釐清美國參與此次軍事行動的目標,否則不僅會影響盟軍的團結,更可能令美國喪失主動權,陷入被迫行動的境地。

  安理會於3月17日通過了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要求有關國家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和平民居住區免受武裝襲擊威脅。上週六,美國總統奧巴馬就這一決議的理據,給出了明確解釋。他宣布,聯合國通過了一項強有力的決議,以助結束對利比亞平民的暴力。他呼籲利比亞立即停火。

  文章指出,奧巴馬釋放出的訊號很清楚:這是一次人道主義干預。

  然而,美國的主要盟友,尤其是法國總統薩科齊,似乎與奧巴馬的目標並不一致。這是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對比:回想2003年,美國帶頭趕薩達姆下台;而今卻是法國高聲疾呼要求利比亞政權更替,並早在3月10日就率先承認了利比亞反對派政權。

  奧巴馬希望美國在利比亞的軍事參與程度維持在最低限度,他的態度並曾改變。白宮早前也表示,此次軍事行動將持續“數日、而非數週。”奧巴馬也曾公開承諾,美國不會向利比亞派遣地面部隊。

  文章強調,參與空襲利比亞的盟軍存在分歧,各國的目標不盡相同。對於盟軍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特別是在美國明顯不願帶頭的情況下。達到人道主義目標之外的任何行動,都可能破壞這一聯盟。

  果然,盟軍展開空襲還不到48小時,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就站出來,公開譴責西方國家空襲利比亞,對空襲的範圍和強度表示不滿,並稱現時在利比亞發生的事與當初在該國實施禁飛區的目標相違背。

  所有這一切引出一個問題:究竟怎樣的行動才能符合設立禁飛區的初衷--保護利比亞平民?美國呼籲軍事行動持續數日而非數周,似乎已經給出了明確答案:不希望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美國將努力滿足利比亞人民的人道主義需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