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新版《國家空間政策》文件,從國家立法上對外空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取代了1996年克林頓政府時期的外空政策。新政策強調外空對美國安全的意義,認為“在新的世紀,誰能有效利用外空,誰就能夠擁有更多的財富和安全,與無法利用外空者相比,具有更顯著的優勢。對美而言,在外空的行動自由與在空中和海上的行動自由同等重要”。
其次,美國主導外空的意圖更加明顯。舊版外空政策隱晦地表達了美國希望在外空自由行動的意圖,提出美國不會對主權國家從外空獲取資料設置任何限制,美國認為任何國家的外空資產都是其本國的財產,各國在外空活動都不應受到限制,對一國外空資產的干擾應被視為對其國家主權的干涉。新版《國家空間政策》則公然宣稱反對潛在的對手“以敵對方式”利用外空,美在外空行動不受限制,可以攻擊潛在對手的外空資產。美甚至第一次聲稱將“勸阻或嚇阻”其他大國發展可能致使美外空資產遭受風險的能力,這一提法帶有先發制人戰略的意味,凸顯美國獨占外空的目的。《國家空間政策》出台後不久,美空軍參謀長又簽署了新版《外空作戰政策》,強調鞏固美外空軍事優勢,可對他國衛星或地面指揮站發動“先發制人”打擊,徹底剝奪對手的外空對抗能力。
再次,美國強烈抵制外空軍控條約。新版外空政策在反對外空軍控問題上語氣更加強硬,公然宣稱“反對制訂任何禁止或限制美國進入或使用外空的新國際法律制度或其他約束措施”。① 2008年2月,中國和俄羅斯在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裁軍談判會議全體會議上,再次提交了聯合起草的有關禁止部署外空武器的草案,提案立刻遭到美方拒絕。此前,美國已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外空軍事化的呼聲,連續六年拒絕通過該項提案。
(二)趨向實用性
冷戰時期,里根政府推出了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從軍事意義上看,該計劃成果有限,其主要的意圖是向蘇聯施加心理壓力,將當時美在外空領域的唯一對手——蘇聯拖入更激烈的軍備競賽,使蘇聯經濟背上沉重的包袱,最終達到將其拖垮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