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包宗和:兩岸政策應有更恢弘目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4 17:14:27  


  中評社台北3月24日電/台大副校長、政治系教授包宗和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馬英九的大陸政策是“不統、不獨、不武”,亦即在其“總統”任內不會兩岸統一,不會台灣法理獨立,不會使用武力。事實上,只要台灣不宣布法理獨立,大陸對台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就不高,兩岸爆發軍事衝突的機會就不大。 

  文章說,“不統、不獨、不武”很顯然是一種現狀政策,也是一種和平、穩定與安全的大陸政策。由於馬英九承諾此一政策在其任內不會改變,故其保持現狀的作法大致上可以滿足主張“永久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以後再說”、“維持現狀,以後再獨”、“維持現狀,以後再統”等人士的需求,唯有希望“立即獨立”及“立即統一”的人士可能會有所不滿。 

  承認雙方實質治權 

  文章說,馬英九認為當前北京與台北雙方的立場應該是互不接受對方主權,互不否認對方治權。此種看法實植基於對各自“憲法”的遵守。譬如依據台灣的“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及於中國大陸;對大陸而言,主權亦及於台灣。故彼此在法理層面無法接受對方主權。 

  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對台澎金馬與中國大陸享有實際統治權,此為政治現實,故雙方不應否定對方在各自管轄土地上所擁有的治權。換言之,馬英九上述主張是在法理與政治現實間的一種折衷主張,也為彼此在不違背“憲法”的前提下保有相互對應的空間。 

  文章說,馬英九提出“一中各表,互不否認”,這對穩定兩岸關係有相當大的幫助。然而,兩岸未來如果希望能對政治敏感度較高的議題有所突破,恐怕大陸與台灣均必須面對“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這個問題。雙方可試圖將“主權國家之排他關係”轉變成“政府之間的併存關係”。從積極面來看,即一個中國之下存在著“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兩岸若能在一中架構下相互承認對方政府之實際管轄權,則建構出“一中共表,相互承認”並非不可能。換言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依“憲法”各自為排他性之主權國家,在兩岸關係上則為一個中國下兩個對等政府之對應關係。 

  提升文化中國內涵 

  文章說,至於在國際關係方面,雙方應在“一中共表,相互承認”之基礎上尋求一個彼此扶助,和平共存的模式。此外,“一中共表,相互承認”並非兩岸的終極性安排,而是一種階段性處置。兩岸的最終結果,仍須尊重兩岸人民的共同意願。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因為是以維持現狀做基礎,或不免被認為較為消極。台灣雖然在人口和土地面積方面均難以同大陸相比,但兩岸因同文同種,有共同文化,且台灣長年尊崇儒家思想,故有很深的中華文化底蘊。 

  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不在於政治、軍事等硬實力的抗衡,而在於文化軟實力的衝擊。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使全世界看到一個軍事中國、政治中國與經濟中國的崛起,但若要贏得世人對中國真正的尊敬,一個文化中國能否崛起實為關鍵。這裡的文化不僅包含民族傳統文化的復興,也包含自由民主政治文化的提升。台灣適可在這些層面提供中國大陸借鏡與參酌。 

  文章說,對台灣而言,若格局侷限在海角一隅,不免在自我發展上受到諸多限制。台灣若能將大陸政策目標放置在“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之上,不僅可以使自己走出去,擴大自我胸襟和視野,並能因不自外於中國而對大陸保有可觀的影響力,為兩岸更多共識之累積奠定深厚的基礎,獲得國際上對台灣更大程度的重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