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在書中指出,時至今日,李登輝因為政治立場改變,為了政治需要,為了將政治信徒洗腦,他徹底以今日之我,推翻昨日之我,其思路不過就是如此。很多擔任過李登輝部屬的國民黨要員,都對李登輝這種轉變搖頭感慨。
書中提到,二○一○年歲末,馬英九接受《聯合晚報》專訪時,指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若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將陷於不確定狀態。民進黨與李登輝方面立即重申當年沒有此一說法,台灣內部又對有無九二共識掀起一陣波瀾。 在台灣五都選舉後,民進黨將提十年政綱,其對中國的政策備受矚目之際,馬英九此一說法,被認為有將民進黨一軍之意。馬英九說,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石。他舉例,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熱線電話時,都已承認有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對“一個中國”的定義不同,但雙方還是可以交談。馬英九進一步指出,二○一○年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到台灣參加論壇時,也公開講兩岸有九二共識,他們講的雖是“各表一中”,跟台灣講的“一中各表”其實是一樣的意思。
書中說,在民進黨質疑沒有九二共識的時候,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的說詞,有指標性的意義,而且得到授權。李亞飛到台灣參加媒體主辦的“兩岸和平創富論壇”時指出,“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是一九九二年我們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的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有了這個共識作基礎,才有了兩岸今天的互信,才有了今天的發展。正是在這個政治互信的基礎上,兩岸雙方才能夠擱置爭議,才能夠求同存異,妥善處理一系列敏感的問題,保持雙方良性互動的氛圍”。 李登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等公開推翻九二年會談中有關“九二共識”的說法,反而可以透過爭辯,讓所有關心兩岸問題的海內外人士,包括學術界、媒體界,甚至年輕的一代,在“陸委會”成立二十週年、海基會成立二十週年之際,重新找出李登輝當時對“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尤其是他主導成立的國家統一委員會及《國統綱領》當時的說法。《國統綱領》反而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重新接受檢視,當然,首先會被檢驗的,是李登輝翻來覆去的政治性格。 江澤民主政時,李登輝在“陸委會”及海基會成立前夕,早已派密使蘇志誠與大陸曾慶紅、楊斯德等高層密會,台北甚至還成立專案及特別經費,幫李登輝爭取諾貝爾和平獎。當李登輝最後以《國統綱領》及國統會對“一個中國”原則內涵來堵住大陸的嘴,大陸雖不能照單全收,也只得選擇性接受。香港會談本來無功而返,最後卻峰迴路轉,這就是當年九二香港會談的精髓。歷史真相只有一個,會談紀錄與往來文件擺在眼前,誰也欺騙不了誰,任誰也不能推翻歷史。
目前包括李登輝與民進黨,具體反對的是“九二共識”這四個字。民進黨政府時代,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還堅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只是台灣方面用來描述一九九二年會談過程的用語,兩岸從來沒有對“一個中國原則”有共識。這些話都只講了一半,或是講得不夠清楚。但是只要看雙邊已經公開的九二年香港會談紀錄及媒體的公開報導,就能說明,真相只有一個。 當時兩岸共同打擊海上犯罪及文書驗證等問題十分急迫,大陸堅持以“一個中國”原則為談判前提,台灣方面作出回應,而有了香港會談。之後的電文往返可看出,海基會所同意的“一個中國”原則,係依據《國統綱領》,及八月一日國統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解釋,所作的口頭敘述。 馬英九在媒體專訪時特意點出,涉及兩岸關係的四方,包括“中華民國”、大陸、美國及民進黨,四方有三方都接受了九二共識,這是維持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不確定性將會增加,各方都會感到非常困惑,這點很關鍵。民進黨要提出什麼樣的大陸政策,他拭目以待。 目前擔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曾經在李登輝時代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也在一九九八年時,陪同辜振甫訪問過大陸,她更曾擔任民進黨政府時代大陸委員會主委。各種媒體報導及資料均顯示,二○○○年六月二十七日,陳水扁接見美國亞洲基金會長傅勒時,“總統府”網站曾刊載,陳水扁對九二共識的說法是,“新政府願意接受海基會、海協會之前會談的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想不到後來遭蔡英文推翻。再者,李登輝在一九九九提出“特殊兩國論”,蔡英文也是主要的幕僚之一。
九二共識,國民黨與共產黨間的立場是有同有異,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那麼如何與共產黨找出同異?這就是民進黨必須努力的地方。陳水扁當年講過有九二共識,被專業幕僚推翻後,改講“九二精神”。他執政八年期間,兩岸間沒有互信,甚至與李登輝競標台獨市場。李推出特殊兩國論,陳水扁更激進,推出“一邊一國”。 民進黨為二○一二“總統”大選,試圖調整對大陸的政策路線。謝長廷在五都選後,要支持者思考,如何務實結合維持現狀派的選民,甚至不惜得罪台獨基本教義派,在在顯示有意角逐大位的民進黨要角,都在思考如何轉彎,與大陸打交道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