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京報:是什麼讓日本人“遇災不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7 00:42:00  


 
  沒有什麼比日人賞櫻更能表現這種極致審美的了。三月底、四月初的某個周末,人們或闔家,或與同事友人相攜,三五成群坐在巨大的櫻花樹下,把酒狂歡,縱情歌舞。入夜,射燈向上打在樹上,燦若白晝。

  花期充其量只有短短一周的時間,用旅日作家李長聲的話說,“櫻花像潑婦,嘩地開了,又嘩地落了”。往往隨著一場春雨,便化作了地上的紅泥。日人覺得櫻花美,是因為它像極了生命。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浮世如斯,人生無常。幸福時喝點小酒,悠著點,所謂“九分不足,十分則溢”;不幸時,須隱忍,更要四海行腳,怡情於月雪花。

  海嘯多可怕,連英語中的海嘯都源自日文(Tsunami,日文寫作“津波”)。可你看看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筆下的衝浪圖,那真是連大自然恐怖的震懾力都被審美化了。

  在這次震災中,很多赴災區採訪的中國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面對如此巨創深痛,絕少見到哭泣者,更沒有喧囂、吵鬧。人們安靜地走路、排隊、避難,在心中默默地追緬逝去的親人,卻並不形於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