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歐洲加息 美聯儲站在全球對立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8 10:28:04  


 
  對比:美聯儲正式站在全球對立面

  歐洲央行宣布加息,意味著美聯儲將正式站在了全球央行的對立面。業內人士指出,此番歐洲央行加息而美聯儲不動,部分是因為二者的使命不同,歐洲央行的唯一使命就是穩定物價,並且還為此設定了2%的通脹目標,而美聯儲是有穩定物價和推動就業兩重使命的,後者在決定貨幣政策時就多了一層顧慮。

  “歐美加息步調的不一致是正常的。歐洲的通脹壓力要大於美國,尤其是作為歐盟區經濟核心的德國,其反通脹的決心非常強烈。而反觀美國,儘管目前的失業率下降至8.8%的水平,但其失業率仍處在較高位,這樣的失業率的壓力使得其不敢貿然採取退出的貨幣政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貨幣研究中心主任孫華妤說。

  表面上來看,這種“對立”對美國的好處顯而易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會繼續貶值,弱勢美元很符合美國當前的利益,既可以減少債務,又可以配合定量寬鬆政策刺激美國經濟,美國政府可以乘機拉動製造業復甦,改善國內失業率難題,最終讓經濟走上可持續復甦道路。據美聯儲的數據,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已下跌3%,較十年前下跌24%;不過,過去美元曾出現過更為劇烈的下跌,其中包括發生在2008年7月份和上世紀90年代初的兩輪下跌。

  不過,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這種對立不僅不利於其他正在採取緊縮措施的央行實現預定目標,而且也會給美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復甦製造障礙。

  已有分析指出了這種對立的嚴重性:如果美聯儲不放棄寬鬆政策,全球都將被迫接受輸入性通脹,這也就是逼迫全球進入加息周期。大量的流動性會繼續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由此帶來各國通脹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屆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可能很難再發出“美國通脹率升高只是暫時性的”講話。據調查,眼下美國消費者的通脹預期與美聯儲也已存在明顯分歧,尤其是3月份的通脹預期已經高達5%。

  而且,美聯儲希望借低利率維持弱勢美元的小算盤未來可能也會落空。一方面,歐元區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三大評級機構對於歐元區的攻擊更是一刻不停,但歐盟官員依然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關於歐債危機長期解決方案方面所取得的實質性進展甚少。而且,市場已經消化了歐洲央行將累計加息75基點的預期,意味著歐元繼續上升的空間很小。另一方面,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尤其是就業市場不斷轉好,這令美聯儲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難度增加。雖然美聯儲一直說美國的通脹問題並不嚴重,但它可能已開始看到了通脹苗頭。分析認為,基於以上因素,美元匯率可能很容易就能轉而上揚。

  還有專家指出,當前歐美貨幣政策出現了差異,這可能會使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的信譽度再次大打折扣。金融危機已經暴露了美國在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上自私的一面,如果美國在債務壓力下繼續放任美元貶值,這場信譽戰最終將以美元霸權體系崩潰為代價。從這一角度看,美聯儲可能在年底不得不進入加息通道。美國克利夫蘭聯儲主席皮納爾托7日也表示,美聯儲最終還是將開始退出寬鬆政策,具體措施包括上調短期利率、回籠銀行系統資金以及讓資產規模回到“更正常的水平”。

  影響:美聯儲低利率長期不利己 

  新興經濟體加息效果受影響 

  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新興經濟體都進入了貨幣緊縮的周期。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四次上調利率,九次上調準備金率;印度基準利率一年來第八次提高,至6.75%的水平,上年度還在降息的俄羅斯央行2月份也加入加息大軍。越南央行4月1日亦宣布,上調該行兩個關鍵利率———再融資利率和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至13%,這是該行在一個月內第二次上調關鍵利率。業內人士指出,實際上,美國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與當前新興市場國家進一步向常態回歸的貨幣政策是矛盾的。該政策或將抵消這些國家的加息效應,導致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預期效果無法充分發揮。

  中國農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何志成撰文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抗通脹必須各國聯合行動才能奏效。目前只有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歐洲央行等少數發達國家的央行在採取抗通脹措施,美聯儲不動,日本央行不動,流動性泛濫的兩大“水龍頭”沒有關住,甚至有加大動向,想完全扭轉全球通脹的上行趨勢很難。

  孫華妤也指出,目前全球通脹的一個重要源頭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的漲價,美聯儲加息或提振美元而對石油價格上漲有抑製作用,但是美聯儲目前沒有這麼做,而弱勢美元造成的流動性泛濫仍將持續。

  香港《經濟日報》近日發表社評稱,國際商品大宗價格之所以在過去大半年不斷被熱炒,是因為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後“猛印鈔票”救市,以致全球資金泛濫,從而驅動了商品價格飛漲。而其中,“印鈔”力度最大的又是美國,所以,如果沒有美國和日本的配合,而單憑歐洲加息來收緊銀根,恐怕商品價格難以被壓下來,全球通脹情況還會像以前一樣。美國、歐洲和日本是目前全球高通脹的禍源之一,他們應該負責任地聯手遏制商品價格上漲,以緩和全球通脹,而非現在各自為政,不僅不利於別人也不利於自己。(來源:經濟參考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