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專家:要謹記蘇聯地緣外交的教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5 00:10:54  


蘇聯國土遼闊,地跨歐亞,同時又地廣人稀,荒寒寂寞。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環球時報摘要:外交上無原則的“退讓”,導致現實政治中的一敗塗地。教訓難道還不深刻嗎?

  作者:李興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

  蘇聯國土遼闊,地跨歐亞,同時又地廣人稀,荒寒寂寞,其地緣政治具有雙刃性。一方面具有極大的優越性:疆域廣大、資源豐富、文化多樣。蘇聯在二戰中打敗法西斯德國,“解放”東歐,攻占柏林,保衛亞洲,又東進消滅日本關東軍,為二戰勝利做出最大貢獻。20世紀,無論是十月革命,還是蘇聯解體,俄羅斯兩次改寫世界歷史,影響巨大而深遠。

  另一方面,蘇聯邊界過於漫長,強鄰環繞,其發展和崛起的道路頗為不易,甚至充滿艱辛。地緣環境的複雜性和險象環生,增加了蘇聯外交的難度和不安全感。蘇聯東西兩邊都有強鄰,南邊是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伊斯蘭世界。蘇聯外交要取得成功,必須充分揚長避短,否則容易陷入四面樹敵的困境。

  地緣政治決定了俄國不能同時四面出擊,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逐個推進,依次解決。這是基於蘇聯地緣政治和外交實踐而得出的比較符合實際的結論。違背這個外交戰略往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列寧曾創立遠東共和國,斯大林訂立中蘇同盟,在捍衛蘇聯的國家安全和利益,提高蘇聯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方面,都是比較成功的案例。

  但蘇聯外交有更多失敗的教訓。特別是在地緣政治方面避長就短,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冷戰時期,蘇聯在歐洲方向與西方陣營進行全面軍事對抗和政治較量,猶可理解;然而,赫魯曉夫非理性地防範中國來爭奪國際共運的領導權,後來還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這就更使蘇聯在中美蘇戰略大三角中陷入被動和困境。蘇聯在地緣政治方面從優勢轉化為劣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