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日本大地震也給中國企業赴日投資提供了更多的機會。2010年,中國企業對日投資金額為2.07億美元,涉及製造、信息、文化、旅遊、教育、出版印刷等。由於災後重建的需要,中國的建築企業及建材產品也有機會進入歷來壁壘森嚴的日本建築市場。包括鋼鐵的需求將得到提升。日本鋼鐵產量占全球第二,鋼材出口占其產量的四成,日本鋼鐵產能受限以及災後重建拉動的鋼鐵需求,都將拉動國際鋼價上升。目前,我國鋼價低於國際水平,出口競爭力較大。此外,日本重建將抽緊建材等物品的供應,我國相關產業的出口也將受益。經過大地震,日本還有可能加快汽車、電子等產業向周邊國家轉移的步伐,而中國無疑會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三)輸入型通脹壓力繼續增大。日本時間2011年3月24日下午1時,日本銀行再次向短期金融市場緊急注資4萬億日元,用於28日以後向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銀合計已向市場投放了106.6萬億日元。從實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日本此次發生大地震的北部六縣,GDP占整個日本的7%,即3500億美元左右,而災後重建投資(對資本的替換)占到相應GDP的40%左右,也就是1000億~1500億美元。如果將這部分投資分成2~3年投入建設,折合成對GDP的年貢獻率就是0.7%~0.8%。這樣的一個重建經濟總量,顯然不能成為日本經濟走出長期低迷的轉折點。大地震發生前,日本的公共債務占
GDP比例已超過200%,即使排除地震後日本實施量化寬鬆政策的累積效應,單從這一數據來看,也已經遠遠超過了歐洲出現債務危機時的情況。由此可見,日本因突發事件誘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一旦發生債務危機,必然導致貨幣危機,導致日元大幅貶值。在這一進程當中,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同樣實施了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後的美元走勢。從中長期來看,日元的走勢還是會沿著美元匯率需要的方向演進,日元自身很難主導自己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