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從幕後走向台前
74個中央部門去年集中“曬賬本”,首次向社會公開了部門預算收支總表和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然而,對於公眾一直千呼萬喚的“三公”經費,卻遲遲不肯露面。過高的行政成本,因缺乏透明度,顯然難以令人滿意。
實施三年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制度層面明確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責任。然而,“三公”經費尚不透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200多名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劍指此處。對此,財政部表態稱,將公開2011年中央預算部門的“三公”經費情況。
緊接著,一場由中央引領的曬預算行動陸續拉開。
3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今年6月會將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向社會公開。
這一被國務院重提的“時間表”,被解讀為對民意的積極回應。只是,眾人矚目之下,率先“曬賬本”的幾個國家部委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
4月1日,財政部成為首個公開2011年部門賬本的中央部委。相比往年,在細化程度上,這個賬本有不小進步。然而,多數被認為“不適宜”公開的預算條目仍隱藏在名為“其他支出”的大類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