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1日電/台灣旺報今天發表旅居北京的台灣資深媒體人、作家宮鈴的文章說,2005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握手言歡,一笑泯恩仇。自那刻起,在大陸,8年抗日戰爭的歷史得以正名,國民黨也有參與戰爭,而且是在正面戰場。
大陸歷史教育影響認知
文章說,可能有許多台灣人覺得,關於歷史,自此已無謬誤,可是事實卻不然。關於對日抗戰,在大陸歷史課本裡仍未更正。如果看過大陸的教科書,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打贏戰爭,然後一心想打內戰的國民黨反動派欲搶奪勝利果實,而最後勝利屬於正義一方,共產黨打跑了國民黨。
大陸的歷史課本也對中國遠征軍隻字不提,因為那是由國民黨領導,而且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桂南會戰等國軍與日軍間的大戰都未出現在大陸教科書。
還有,對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與美國在重慶合作成立的機構被醜化為打擊共產黨的特務機構;蔣介石為了個人政治利益,不惜出賣中國人給美國;民國38年蔣介石留下一個殘破的大陸給共產黨,所以導致其後大陸的貧窮。
此外,可能會令台灣人意外的部分像是:從大陸小學政治教材中會學到,在舊中國,工業相當落後,很多東西無法製造,只能用外國人製造的產品。高中歷史教材又對當時的經濟情況進行了總結: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既不能製造汽車、飛機,也沒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和大型發電設備等製造業。1953年,大陸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後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也就是說,大陸人接受的歷史教育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一無是處,推翻滿清後的國民黨政權什麼都沒做,幸好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勵精圖治,中國才有今天的面貌。然而在此認知下,面對台灣經濟高度發展,也就不難理解,許多大陸人對於今天的台灣存在相對剝奪感。
放下歷史仇恨化解敵意
而在大陸各電視台仍熱播的各種國共內戰歷史劇,更是不斷加強對國民黨的醜化,在大陸人的心目中,台灣是“國民黨反動派”“竊據”的,台灣仍由國民黨反動派把持。而在時事解讀評論節目中,所謂陳水扁、李登輝諸人就是企圖分裂“國土”的逆賊,由於對台灣民主機制的認識付之闕如,所以,民進黨執政就覺得全台灣人都是支持台獨,都是數典忘祖。
文章說,台灣隨時代進步、民主演進,不斷釋放善意,早在10多年前,即已認可中共政權治理大陸的事實,共匪一詞早就是陳年往事,台灣人更關注於生活、經濟、發展與幸福。
不過,所謂交流是有來有往,雖說大陸給予台灣許多經貿優惠,但過去20、30年來,隨著許多台商在大陸的設廠投資,已經付出這個蕞爾小島的極大經濟動能,若要論公平合理,至少對於過去歷史給予“正確”的教育,這是最基本的善意,否則台灣人如何能相信,一個不斷製造歷史仇恨的政權,會對台灣真正的毫無敵意?
許多大陸人無法理解,台灣人對歷史的超越,雲淡風輕。然若與台灣息息相關的228事件,國民黨政府都能不斷道歉,勇於面對,對於絕大部分台灣人並未參與的國共內戰,台灣人又有甚麼不能超越?
文章說,問題是,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交流對象,總是活在過去,對於一個在歷史認知、心理感受不在同一平面的“中華民國”大陸地區,馬英九是否真的做好面對的準備?民進黨的諸位“總統”候選人除了對抗思維外,又做好了準備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