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人歷險非洲“投資危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3 08:09:36  


 
  問題在於,非洲國家往往“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當初,貝寧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資,是為了和多哥、尼日利亞等鄰國搶生意,一旦搶到手,又覺得“大頭被老外賺走”;當地商會最初覺得外資帶來商機、利潤,表示歡迎,久而久之卻認為“外國人吃肉我們喝湯”,便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限制。

  自2002年起,一條條“緊箍咒”便相繼套在當地實力最強的中資企業頭上:先是不得涉足零售,繼而不得涉足小批發,只許做大批發,繼而關稅不斷上調,從700萬至900萬、1200萬、1500萬西非法郎,超過了鄰國水準(一度比多哥貴近1倍)。如此一來,從貝寧轉口的中國商品價格變得對鄰國毫無吸引力。

  於是,外國顧客紛紛退縮,狹小的貝寧市場自然無法繼續容納如此眾多的中資紡織品公司。“作鳥獸散”,規避政策性風險,也就成了自然的選擇。

  “政變”是商人的毒藥

  貝寧政治穩定,動亂很少,政治風險通常體現為政策、結構風險,在非洲還算是比較輕的,更嚴重的政治風險會讓投資者傾家蕩產。

  筆者在剛果(布)的黑角港曾遇到一位在非洲經營多年的溫州平陽籍小五金商人,他曾在安哥拉經營五金店,結果遭逢“國有化”,幾乎血本無歸;後來和人合夥去剛果(金)內地的盧本巴希投資銅礦,結果遇上內戰,直到探礦權到期也沒能真正開工,還差點把老命搭進去。

  不是開玩笑,非洲是戰後政治動蕩最嚴重的區域,政變、革命、內戰是經常性、普遍性的風險。即使“天下太平”,當地政府也往往帶有濃厚的粗放經營、隨意立法習慣,導致政策的不穩定和朝令夕改,沒准今天招商,明天看你賺太多就開始限制,後天見稅收太少就又開始招商了。

  比政策風險更可怕的,自然是戰爭、暴力風險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