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越共官方2月10日的說法,總書記阮富仲代表政治局簽批了安排部分政治局委員進入新一屆書記處的決定,但是1月18日的越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了吳春歷(人民軍總政治局副主任)、張和平(高法院院長)、何氏潔(民運部部長)、阮氏金銀(勞動部部長)進入中央書記處,但他們均不是政治局委員。因此這屆中央書記處有成員10名,比上一屆多兩名。
越共九大之後,“核心之核心”到底在哪裡,一般被視為是由總書記、國家主席、總理組成的“三駕馬車”,不過近年來由於國內外政改呼聲甚高,國會作用凸顯,加上國會主席,也有了“四駕馬車”的說法。這種權力“核心之核心”的轉移,多少有“黨化色彩”削弱的意味。
越共九大開始,高層權力變遷即逐漸出現有規律可尋的跡象。前任總書記農德孟曾經擔任過國會主席,新任總書記阮富仲的職務目前仍是第十二屆國會主席。
“四駕馬車”一般都曾有擔任過河內市委書記和胡志明市委書記的經歷,1996年八大開始,這種規律日益明顯。
作為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越南兩大城市,當地黨委第一把手的地位相當重要,有過兩市市委書記的歷練,進入越共核心權力圈自不在話下。這種慣例似乎可以追溯到越共改革開放的思想交鋒掙扎時期。
改革派幹部阮文靈曾任胡志明市市委書記,因作風較為開明大膽,進行改革試驗遭到保守力量攻擊被免職,阮文靈邀請元老長征到胡志明市考察,爭取到他的支持;也因為深受從蘇聯和中國刮來的國際性改革風潮影響,隨後阮文靈被啟用,1985年進入中央政治局,1986年六大當上越共總書記。
目前已從政治局退出,但還擔任國家主席的阮明哲,曾經是胡志明市市委書記;剛上任的總書記阮富仲,曾是河內市市委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張晉創,亦曾是胡志明市委書記。
有趣的是,越南第三大城市,中部第一大都市峴港的黨委書記及軍區政委,八大和九大時曾進入過政治局,但之前和之後,再也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越共十一大,黨的高層權力交接已經完成,職務分工也已明確,但是在“法理”上,中央政府方面的位置目前還各司其職,新的國家主席、國會主席、總理還得等到五月份第十三屆國會產生後確定。雖說如此,但是總書記之外的另“三駕馬車”的輪廓已相當清晰了,逃不出政治局成員的範圍,更不會與現在的排名相去太遠。
不出意外,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張晉創將接任國家主席,河內市委書記範光毅將當上國會主席,阮晉勇還將繼續留任總理。
若這“四駕馬車”真的成型,來看基本背景:總書記阮富仲,北方人,工作長期偏意識形態;國會主席範光毅,北方人,工作性質同上;總理阮晉勇,南方人,軍人出身,當過封疆大吏,後來長期在政府部門主管經濟;國家主席張晉創,南方人,當過經濟中心胡志明市市委書記,任過經濟部長,後長期在中央主管黨務工作。
再看老“四駕馬車”中已退的總書記農德孟和將全退的國家主席阮明哲(黨職已退,元首職務還未到期),前者是北方人,技術型的農林幹部出身,後者南方人,知識型的團派幹部出身,老“四駕馬車”的搭配方式與新“四駕馬車”大致相同。
這樣的最高權力構成,南北派幹部搭配,新老混合,實幹型與意識形態型官員平衡(外界認為是開明與保守之搭配),是一個四平八穩的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