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人,可以不要再抱怨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30 23:17:53  


  大部分剛到中國大陸工作或生活的台灣人,都會有一段或長或短的適應期,概略地看,兩岸同文同種,相同的應該比不同的多,但那些不同之處,往往是在大陸生活的台灣人,比較在意或比較難以妥協的。

  忠誠度低 跳槽率高 

  記得我剛被長期派駐到上海工作時,比較資深的同事擔心我會因為不了解大陸的風土民情而吃虧,因此很熱心地告誡我,許多生活上應注意的大小事,還有如何跟大陸人應對的教戰細節,比方說:對大陸人說的話或承諾的事,一定要打折再打折,不能盡信;大陸人對公司的忠誠度很低,他們跳槽的原因通常是另一家公司的薪水比現職高,所以跳槽的頻率非常高,每份工作的資歷只有一兩年的大有人在,以前認識一個會計師事務所的職員,他只有8年的工作資歷,但卻換過近20個工作,身為台灣人很難理解,這樣的資歷如何找到下一份工作? 

  關鍵就在於,那些人在履歷表上的資料並非完全確實,這樣的現象很普遍,真的會去驗證其真實性的公司並不多,最常用的關卡是第一次面試時,公司會要求出示學歷、證照及身分證等證件資料的正本,而在台灣,通常是到任的第一天才需要繳交相關證件存檔。生活上應注意事項則是不勝枚舉,最困擾的是飲食。大陸充斥著黑心產品,是多數台灣人的刻板印象,因此,除非所有生活日用品都要耗費高價購買進口產品,才可能比較有保障,購買當地製造的產品,對於已經發展到普遍注重養生及環保議題的台灣人而言,常讓人有“不放心”的病態焦慮感,因此返台探親休假的台灣人,常常是空箱子去滿箱子回,回台灣“補貨”便成為在大陸生活的台灣人賴以生存的方式。

  台灣的人文與生活發展階段是走在大陸前面,因此很多在大陸的台灣人會有莫名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成為阻隔兩岸人民正常交流的最大障礙,台灣人如果老是從上往下看大陸人,那麼永遠只能偏頗地看到大陸人的頭頂,其他部分就很容易被自動忽略了。終日只會發牢騷,只會讓人更懷疑台灣人的優越感從何而來?所謂“有容乃大”,說的無非是要有更深厚的同理心與包容心,才能提升自身的高度與格局。

  放下優越 習慣這裡 

  凡此種種,都是很多台灣人在大陸生活的真實經驗,但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在大陸工作或生活是不得不的選擇,那麼,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或心態,先放下那莫名的優越感,習慣這裡的一切現象,停止怨懟心態,理解這一切現象的背後,都有很多複雜的歷史與環境因素,社會發展的階段不同,本來就不該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或要求。

  想想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不過是30多年的事,多看看正面,把心放平,以平常心看待這一切好的不好的,沒有一個社會是完美的,除非一些評論可以發揮正面的效果或影響,不然真的無法忍受的話,也可以選擇離開;不能或不想離開者,也請環保些,不要只會倒垃圾,停止沒有建設性的抱怨吧!(來源:旺報 台北人,現居成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