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陸人在台灣 難以想像的甜豆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30 23:32:43  


  到台北的第2天,台灣朋友帶我到新光三越地下美食街吃晚餐。蚵仔煎、甜不辣、花枝羹,都是最標誌性的小吃,末了,朋友說:“吃點什麼當甜點?豆花好不好?”“啊?”我不禁瞪大了眼睛,心想:“我沒聽錯吧,豆花當甜點,豆花是甜的?!” 

  從小生活在南京,“豆花”其實並不在我的日常辭彙中,不過顧名思義不難想像,南京愛吃豆腐腦啊,豆花還不就跟豆腐腦一回事嘛。一大桶嫩嫩的、顫顫的、比蒸雞蛋又更雪白、表面更沒氣孔的豆腐,用大勺子輕輕薄薄一層層撇起來,加作料,配油條吃,是小巷子里老派傳統的早餐,大陸有些地方可能叫豆腐花。

  食攤上一小罐一小罐的作料,不外是醬油、鹽、蝦皮、榨菜、蔥花,但總以鹹為要。可眼下,且不說它竟然在晚餐時間出現,更要緊的是,它成了甜點?它怎麼能是甜的呢?豈不就像炒土豆(馬鈴薯)絲是甜的、番茄蛋湯是甜的、皮蛋豆腐是甜的?真是難以想像。

  既然如此,就來直觀、親口嘗吧。鋪在碗底的,果然是一層層的嫩豆腐,加料可以自選,看起來都是我們夏天吃刨冰時會加的東西:紅豆、花生、桂圓、布丁、珍珠……還有很多我叫不出的名字,總歸是各色小圓子,品種太多,都挑花了眼,最後我選了芋圓和枸杞。芋圓有黃色和紫色,枸杞是紅的,加上豆腐的白,裝在陶釉赭石色的碗中,看起來真是賞心悅目。但坦白說,即便端在手里,我還是不能想像泡在糖水中的豆腐,會是何等滋味。

  嘗過後的感受就如陸游千百年前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徹底迷上了豆花,4個月下來,從台北的公館夜市,吃到屏東恆春的攤子,一碗30或50元,總是吃得溫暖幸福! 

  我常覺得,豆花是種多麼親民樸實、卻極能安撫脾胃的甜點,我還認識了粉圓、脆圓、米苔目……而我最喜歡加花豆,也愛極了芋圓,大大的花豆煮得極爛軟,只稍抿一下就化了,芋圓卻是QQ彈彈,極富嚼勁,一碗之中,口感豐富而層次分明。

  豆花不是豆腐腦,豆腐腦是鹹的,豆花是甜的。如此想來,豆腐為什麼就不能是甜的呢?有些食物恐怕是大有潛質的,只不過做的人和吃的人都太容易被習慣綁了手腳,沒意識的,只是生活經驗使然。習慣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有時候,囿於習慣,便不自知地有了成見,對於那沒聽過的、不一樣的,下意識就咂嘴、皺眉、搖頭、牴觸,而錯過嘗鮮的機會,譬如樸素美味的豆花。

  我曾開玩地笑說,回南京後要開家豆花店,絕對是全市獨一無二的,應該會有人願意嘗試、懂得欣賞吧。結果回到南京發現,台中的“多福豆花”居然已經展店了!不過,據說為了適應本地人的口味,多福豆花推出鹹味的了。(旺報 繆黃佳/南京大學中文研究所交換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