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陸客意外事故豈是意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2 08:22:03  


  中評社台北5月2日電/上周阿里山小火車意外事故,造成大陸來台旅客五死百餘人受傷慘劇,雖說是巨木枝幹斷落造成,但近年陸客重大意外事件頻傳,已造成32死160餘傷,占來台陸客比率明顯偏高。政府拚觀光以陸客為首要標的,但在陸客旅遊安全及品質保障上,卻是疏漏連連,意外不斷,不僅影響台灣形象,也對兩岸旅行交流做了最負面的示範。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可說是最有績效的兩岸政策,去年來台陸客近120萬人次,創造逾新台幣600億元商機,今年平均每月陸客逾4,000人,6月又將開放陸客自由行,為台灣經濟注入新活水,也是馬政府一再強調的重要政績。但是,開放陸客不能眼中只有商機,卻不重視安全與配套,讓台灣蒙上高風險旅遊地區的汙名。

  早年台灣民眾赴大陸旅行,也經常發生意外事故,當時政府還定期派人赴陸考察旅行路線,製作旅行風險手冊,呼籲民眾勿前往高風險地點旅遊。近年大陸當局為因應急速增加的國際觀光客,大力整頓旅遊景點,加強安全整備,民眾赴陸旅行風險已大幅降低。近年台灣赴陸觀光客仍是來台陸客的二至三倍,但發生事故比率卻低得多。在兩岸旅行安全上,台灣竟然被大陸比下去,實在令人汗顏。

  陸客在台頻生意外,已引起大陸網友抨擊台灣不顧旅行安全和品質。但基於當前兩岸友好氣氛,大陸官方異常低調,各省市政府依中央政策仍積極鼓勵組團赴台旅遊。但異地而處,若是台灣旅客在大陸頻生意外,政府在民意壓力下豈有可能低調以對!儘管兩岸政治環境不同,但馬政府絕不能輕忽問題的嚴重性,更不能理所當然認為不會影響陸客自由行的實施時程。

  坦白講,在陸客安全整備基本功上,相關部門顯然未善盡責任。以阿里山小火車管理為例,陸客向來流傳:“沒上阿里山就沒來台灣。”因而每天到阿里山陸客達四、五千人,其中有1,500多名陸客搭乘小火車,原本四節車廂因不敷所需,主管機關“農委會”林務局在今年2月再加掛四節車廂,將載客量擴充一倍。阿里山小火車經營條件原已不佳,多年來事故頻傳;八八水災後附近地質條件更增加小火車行駛風險,原應認真檢討小火車存廢問題,但陸客商機讓主事者將“安全第一”置若罔聞,遊客搭乘加掛一倍車廂的小火車險象環生,早有業者預言遲早會發生事故。小火車遭斷木砸中的意外事故雖查無人為因素,但豈是一句天災或意外就可以推卸責任;更何況,這兩年陸客在阿里山發生多起交通事故,但主管機關顯然為商機而忽視安全整備的強化,豈能說沒有任何疏忽呢?

  更須檢討的是,阿里山小火車是交通設施,搭乘者主要又是陸客,但一年多來林務局希望“交通部”接管小火車營運事宜,交由專業的台灣鐵路局經營,但雙方都視之為燙手山芋,一直相互推諉,迄今未能定案。這次事故發生後,林務局和“交通部”在記者會上仍相互推卸責任;“交通部”事後更去函林務局指出,在安全防護措施未進一步加強前,全面檢討是否繼續運轉,藉此劃清事故責任,卻更顯現其官僚心態。最離譜的是,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面對媒體的,居然是馬英九本人,部會首長迴避媒體或有其他考量,但給予民眾的感覺是逃避責任,如此豈能贏得人民的尊重?

  觀光是台灣重要產業,更涉及到台灣形象。台灣要成為一個安全友善的觀光大國,必須改進的地方非常多。阿里山小火車事故只是眾多問題的冰山一角,政府必須拿出魄力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統一事權,整頓官僚作風,讓提升旅遊安全和品質不再是一句空話。大陸都做得到,台灣豈有做不到的理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