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富權:吳釗燮劉世忠為蔡英文訪美鋪平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5 09:22:47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昨日召開的民進黨中常會,根據黨內“總統”初選民調的結果,一致通過由提名蔡英文主席代表民進黨參加“總統”大選,挑戰爭取連任的馬英九。自此,蔡英文的“總統”之戰將全面開打,其中包括“政黨外交”,必須設法消除美國、日本及歐洲對民進黨再次上台的疑慮。為此,就在蔡英文贏得黨內民調之後,由“台獨”大老辜寬敏出資創辦並擔任董事長的“新台灣國策智庫”,當即派出其“國家安全”組召集人吳釗燮及資深研究員劉世忠前往美國訪問。

  新華澳報今天刊登富權的文章指出,雖然“新台灣國策智庫”並非是民進黨的智庫,但由於辜寬敏的民進黨資深黨員身份及“挺蔡”政治立場,以及吳釗燮、劉世忠曾在“扁朝”出任政務官以至是“國安”團隊”成員,而且吳釗燮現時還是民進黨智庫成員的身份,其要為蔡英文消除美國朝野的疑慮,及為蔡英文訪美掃平道路的意圖,就十分明顯。

  實際上,台灣地區的藍綠兩大黨都深切瞭解到,自己能否上台執政與美國是否贊同支持,關係甚大。美國雖然不能直接干預台灣的選舉,但其對候選人的親疏態度卻影響著台灣的選民。當年陳水扁為了參選“總統”訪問了美國,極力向美國朝野澄清了民進黨的“台獨”疑慮,而民進黨也以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予以配合;美國則出於其“民主”的普世價值及“政黨輪替”的西方政制,以及以往十分討厭國民黨在台灣地區大搞“白色恐怖”、專制統治等歷史因素,早就暗中支持台灣地區的黨外活動及後來成立的民進黨,因而也有心讓陳水扁試試看,這是陳水扁能夠當選的外部因素。但美國也對陳水扁的兩岸政策有所要求,這也是其在就職典禮上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主要背景之一。

  馬英九也沒有脫俗,在籌劃參選“總統”時照走陳水扁的這條路。由於國民黨的兩岸政策與美國的“一中”政策相近,更由於馬英九訪美之際,正是陳水扁大搞“一邊一國”、“公投入憲”、“廢統”,令到美台關係極為惡劣之時,再加上馬英九趁此契機向美國作出了“不統、不獨、不武”的保證,因而獲得美國朝野的支持。而馬英九就職後,確實是採取了與陳水扁完全相反的兩岸政策,使美國不再為台海局勢緊張而分心,也不用擔心馬英九與中國大陸走得太近,從而使“太平洋第一島嶼”被突破。因此,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中的“不統”,除了是出於為了爭取連任的內部需要之外,也是為了遵守對美國的承諾。

  現在,又到了台灣“總統”大選的季節,馬英九受困於“總統”身份,而不能直接訪美,因而只能是規劃與華府智庫進行視訊會議,進一步說明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並趁機澄清對“瘦肉精”、“美牛案”的政策底線,及爭取美國對台灣釋出“免簽證”、軍售案“利多”,以利於他能順利連任。而蔡英文因是在野民間人士,出訪並不受限制,她已籌劃在今年底前訪問美國、日本及歐洲。其中美國當然是向朝野解釋,她不會再走陳水扁的道路,以爭取美國的支持;訪問英國則主要是要回到母校--倫敦政經學院,與提出“第三條路”的校長吉登斯會面,從而取得“第三條路”在台灣政壇的“獨家詮釋代理權”,作為其在“總統”大選中的“生招牌”。

  正因為是有此背景,吳釗燮、劉世忠此次美國之行的角色就十分重要。其中,吳釗燮是集中在行政方面。由於他曾任“陸委會”主委及駐美“代表”,曾與美國“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的行政官員有所接觸,也與美國參眾兩院議員關係密切,因而由他來為蔡英文訪美作安排,是最佳人選。

  至於劉世忠,則是屬於幕僚人物,更是一旦蔡英文沐猴而冠,將會成為“國安”團隊”主要成員的中生代人物。一九六五年出生於雲林縣的劉世光,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政治學碩士、博士,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台灣英文新聞(TAIWAN NEWS)社論主筆,英文《台北時報》(TAIBEI TIMES)政治專欄評論。陳水扁上台後,先後任“總統府”“總統”秘書室諮議、“外交部”研究設計委會副主委。他於去年出版的《歷史的糾結--台美關係的戰略合作與分歧(二零零零--二零零八)》一書,以其親身參與陳水扁對外決策過程的經驗,加上陳水扁下台後遠赴美國華府智庫“希普金斯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期間,進行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美關係研究計劃的資料蒐集與訪談完成的,尤其是對陳水扁“一邊一國”、“防禦性公投”、應對“反分裂法”、“廢統”、“入聯公投”等五大案例的決策模式及其過程中與美國的互動,作出了完整的論述,並就布什曾是對台灣對友善的美國總統變成最討厭台灣的美國總統的演變過程和教訓,有深刻的反省,因而作出了“民進黨如果有機會重新執政,絕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的結論。因而可以說,劉世忠的理論較為接近蔡英文“第三條路”的理念。

  而吳釗燮則以其在“陸委會”主委期間參與和主導兩岸關係的經驗,認為民進黨堅決不會承認“一中”原則,但卻願意與中國大陸發展經貿關係並進行接觸談判,因而將會以無須承認“九二共識”的“澳門模式”,來取代大陸海協與台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前提下進行協商的模式。這則較為接近蔡英文的“政治與經濟分離”的兩岸政策實質。

  吳釗燮還判斷,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在與中國大陸改善關係的時候,會考慮到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朋友,不會把與美國的關係放在兩岸關係的後面,因而比國民黨更重視台美關係。而且,因為領導人的不同,所呈現出來的決策風格和政策方向自然就不同,故蔡英文將會與陳水扁不一樣,更因為蔡英文負責過兩岸事務,知道美中台關係的微妙,不會為了兩岸議題而讓其他國家產生疑慮。而對於兩岸已達成的協議,如果功能符合台灣利益,效果也符合人民期待,民進黨想要關掉也難。他相信大陸方面也一樣,不會輕易關掉。不過,吳釗燮也強調,如果民進黨重新執政,中國大陸政府必須面對的是,“一中”原則絕對不會是兩岸協商的啟動器,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民進黨人會接受“一中”原則。 

  從美國必須遵守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但又以“與台灣關係法”與之作出平衡的角度看,對吳釗燮的說法,雖然會很受落,但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接受。總體來說,比陳水扁放心得多。因此,吳釗燮、劉世忠兩人的“遊說”,將會促成美國向蔡英文提供一個訪美的機會,並給予提供二零零六年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訪美時的同等待遇,甚至將會樂見民進黨再次上台。不過,仍存在心結,由於奧巴馬也正在爭取連任,而馬英九倘爭取連任失敗,將在台灣創下首位無法連任成功的“總統”,這對奧巴馬來說有點“不吉利”,並非為他所樂見。因此,華府倘確是有希望台灣也能實現“政黨輪替”的常態化的話,可能會認為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的最佳時間點,應是二零一六年,而不是二零一二年。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