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人如何維護個稅權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0 08:09:19  


民衆認為,中國稅負總體水平過高,因此個稅起征點應該上調。
  中評社香港5月10日電/英國《金融時報》5月10日載文《中國人如何維護個稅權益》,摘要如下:

  誰說中國人不會維護自身權益?從4月25日征關於個人所得稅修正案草案求意見以來,已經收集民間意見約20萬條。各個不同階層的人,正在通過合法途徑捍衛自己的權益。能夠維護權益是一回事,會不會維護權益是另一回事。

  圍繞個稅的一系列建議,還沒有回到根本。政府不能以恩賜的心態減免個稅。個稅的原義是調節收入之間的差距,建立更公平的社會,個稅不是徵收人頭稅,個稅收入雖然增長強勁,以前不是、未來也不會是政府最重要的財稅來源。從個稅開征以來,個稅收入節節上升。1980年中國開征個人所得稅,1994年實行新稅制,個人所得稅收入以年均34%的增幅穩步增長。1994年,中國僅徵收個人所得稅73億元,2008年增加到3722億元,2010年個人所得稅收入為4837億元,占全國稅收收入的6.3%。

  政府告知公眾的是,稅收收入到底用到了哪裡,為什麼將2000元、3000元作為個稅起徵點,而不是5000元,徵稅效率提高了多少。至於降低起徵點會降低多少政府收入,這種炫耀的話與個稅宗旨抵觸,無助於建立公共的財政體制,根本不必提。況且,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測算減收1200億元人民幣的相關說明,被業內人士駁得體無完膚。

  另一方面,民眾在維權的過程中,強調中國稅負總體水平過高,因此個稅起徵點應該上調,甚至恨不得取消個稅,同樣不是理性而客觀的態度。稅負高還是不高,取決於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數量與品質,一個國家總要向法治稅收國家過渡,在稅收中存在的種種不公平只能通過程序改革加以彌補,而不是徹底取消稅收。

  社會的普遍不誠信體現在方方面面,除了有毒食品之外,稅收領域也概莫能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