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紀念汶川地震三周年 劉奇葆:煉盡黃沙自是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3 09:55:43  


 
  脫胎換骨的涅槃重生

  重建的確創造了奇跡,在昔日山河破碎的地震災區,現在已難以看到災害的痕跡,處處是新面貌、新景象。這個“新”,不是原樣複制的“新”,而是脫胎換骨的變化,是浴火之後的涅槃重生。

  曾經遭受重創的38個城鎮,變成了魅力各具的風情城鎮。異地重建的北川新縣城,在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命名的永昌鎮拔地而起,文化廣場上的《新生》雕塑傳遞著堅韌和希望。震中映秀鎮已建成抗震減災建築博物館,安德魯、貝聿銘、周福元、何鏡堂、吳良鏞等國內外建築大師在這裡留下了精彩之作。茶馬古道上的汶川水磨鎮如詩似夢,被譽為“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成為今年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的開幕地,中外嘉賓無不為之贊嘆,為之震撼。

  災後新建的川西林盤、川北民居,與青山綠水和諧共鄰。北川吉娜羌寨、茂縣牟托村、綿竹年畫村,凸顯濃鬱的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村莊新布局,村落新規劃,民居新設計,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風貌與功能的完美統一,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嶄新景象,走出了一條現代化的鄉村發展之路。

  科學重建,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了跨越發展。各類建築不僅更加精彩,功能也更加完善。震後新建的3000多所學校、1300多座醫院,設計科學、設施完善、設備現代,抗震標準一般都在8級以上。都江堰到映秀的高速公路震後一年建成通車,震後開工建設的成灌高鐵已投入運營,成都到蘭州、成都到貴陽、成都到昆明、成都到西安鐵路和川藏鐵路加快建設,“蜀道難”的歷史正在改變。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油氣化工等產業在震後迅速崛起,搬遷重建的新東汽蓬勃發展,進入世界一流行列。災區重建不僅實現了“原地起立”,而且實現了“發展起跳”。一位台灣同胞說,四川救災和重建,是“打斷胳膊顛倒勇”。當地的群眾講,如今的災區“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百姓”。

  鳳凰涅槃,是更高質量的重生,是壯美生命的新旅。矗立在災區的不僅是有形的建築,更有無比的信心和力量。重生的天府依然美麗,震後的四川更加安全,正迎來更新更大的發展!

  煥然一新的幸福生活

  救災,生命重於一切;重建,民生高於一切。失所者已安居,老幼者已有養,孤殘者已得助,求學者已獲教。這最令人欣慰!

  生活,在重建中重燃希望。“地震寶寶”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將迎來三周歲生日。2860多名“再生育嬰兒”平安降生,新的生命給失去孩子的家庭帶來新的希望。地震造成的1400多名孤兒、孤老、孤殘人員,生活也有了妥善安排,他們衣食無憂,快樂生活。一些在地震中破碎的家庭重組在一起,妻子有了丈夫,孩子有了媽媽,千百個重組的新家庭開始了新生活。

  生活,在重建中選擇堅強。“芭蕾女孩”李月,在輪椅上實現自己的舞蹈夢想。青川“標語人家”石光武,用獨臂挑起新的生活。被地震奪去雙腿和左臂的黃莉,創辦了“心啟程”心理援助電話熱線,用真情鼓舞他人的信念和勇氣。還有災區許許多多普通人,他們的堅定、堅強、堅韌,讓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偉大和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重建中更加美好。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下,災區群眾有了新的就業機會,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走進淳樸好客的桃坪羌寨,與篝火相映的是羌族兒女的燦爛笑容。走進游人如織的綿竹九龍鎮,和桃李齊放的是鄉村旅遊的紅火場景。走進茶尖吐翠的邛崍南寶山,隨炊煙升起的是異地安置群眾的幸福生活。三年重建,災區群眾不僅住上了好房子,正逐步過上好日子。

  穿越災難,在創造中生活常青,未來生活也充滿了希望,這正是我們所看到的人民群眾最基本的追求。這種樂觀、自信和豁達,讓人們更加熱愛生活、尊重生命,更加珍惜現在、憧憬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