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英九宣稱以三防線讓台灣長治久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3 10:24:46  


 
  在第一道兩岸和解制度化方面,馬英九表示,經過3年的努力,兩岸和解對改善區域和平與穩定,持續產生成果,包括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陸客來台帶動台灣旅遊發展、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獲得突破、陸生來台就讀等。

  馬英九強調,這些成果印證了思維改變的重要,也與著名外交史學家施瑞德(Paul Schroeder)主張“人必須先改變思維,才能改變行動”相符。兩岸一定要放棄過時的單邊主義模式,雙方必須強調共通之點、擴大共享利益、善用共同機會、淡化彼此分歧,“為了台灣經濟發展及‘國家安全’,我必須突破兩岸關係的僵局”。

  第二道防線,增加台灣在國際發展上的貢獻。馬英九指出,台灣的安全還是得看未來如何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自己的貢獻。台灣可以在經濟與外交方面有所貢獻,“台灣已經擁有吸引最優質人才,以及成為東亞下一個經貿中心的基礎建設與基本條件”。

  馬英九認為,台灣擁有許多“軟實力”,台灣的民主與法治,能夠確保個人與公司權利,台灣也創造了令人羨慕的安全社會,“任何人都可以在晚上自在地遛狗,或只是到便利商店買東西”。

  他強調,在兩岸關係穩定的環境下,台灣在區域連結、地理位置與軟實力等方面的優勢,讓台灣能夠掌握下一波機會的有利地位,同時也幫助選擇加入台灣的朋友分享這些機會。

  “外交”方面,馬英九說,台灣必須扮演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的角色,人道援助也是台灣對國際社會提供貢獻的重要平台,“第二道防線就是要讓台灣有一個國際政治上的道德高地”。

  第三道防線是“國防與外交”。馬英九指台灣對於最親密的“友邦”,特別是美國,必須建立起台灣對外的信用與信任,“台灣必須深切了解到我們的行為會影響到諸多強權的利益”。

  馬英九引述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所說“助人自我防衛是美國最好的自衛方式”,呼籲美國售台F-16C/D戰機與潛艦。馬英九宣稱,只有美國堅強的承諾與信用,才能確保東亞地區的穩定與和平不受破壞。

  馬英九在結語時強調,“國家安全”戰略必須建立在內部完整的政治支持上,“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任何偏離或意圖模糊這個最大公約數,都會對台灣的國內政治、兩岸關係、國際政治產生不必要的不確定性與風險,他相信目前政府所採取的做法,乃是台灣的最佳選擇。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