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資產管理投資信息總監崔永昌。(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摩根資產管理投資信息總監崔永昌今日在《新報》發表分析文章,稱過食品價格去6個月的走勢一直是亞洲投資者最關注焦點。我們絕不低估食品通脹對經濟及政治造成的嚴重影響,惟更深信通脹壓力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大為紓緩。
首先對成熟經濟體系言,食品價格上漲並不構成很大風險。從其巨大的生產缺口和工資上漲偏低看,已大大降低2011年會因糧食價格上漲而引發更廣泛通脹機會;故此中短期言,我們並不認為北美或歐洲必須大幅收緊貨幣政策。
然而迅速上漲的食品價格對許多新興市場言,在政策層面正構成重大的挑戰,特別是亞洲區;問題癥結正在其消費模式。成熟經濟體系的消費物價指數食品一項只佔16%;相反新興經濟體系卻佔33%。這差異意味食品價格上漲不僅推高新興市場的消費物價指數,同時會因工資上升而導致核心通脹跟隨上漲。
在強勁經濟增長前景下,新興市場的央行續會逐步收緊貨幣政策。一些新興國家的名義利率現仍遠低於金融海嘯前水平,實際利率甚至處負數,故貨幣政策確有需要進一步收緊;縱使如此,我們不預期會因此使亞洲市場增長勢頭因而脫軌。
屬周期性現象
儘管糧食價格的走勢對新興市場政策制訂者帶來壓力,惟從歷史角度研究現時食品價格的飆升所帶來啟示,回顧過去糧食價格走勢自1900年以來,一直處相對穩定和下降趨勢,只是近期物價的波動及上漲令人一時忘記這一事實;實際上從70年代到90年代後期食品價格都急劇下跌,主因科技提升產量,故出現供過於求情況。
舉例由1969至2008年期間,世界人口增長了80%,實際收入增長了230%;惟全球小麥產量僅增長120%,且價格下跌。事實上小麥產量上升小於實際收入的升幅,表明了就算國家越來越富裕,並不代表對主要食糧方面會同步增加;中國和印度都可能循這方向走,而類似模式皆可在玉米、大米和大豆價格的走勢觀察得到。
簡單言,當前高食品價格情況僅是暫時偏離歷史價格的事件,糧食價格最後雖會出現結構性上調,長遠看各國應能輕鬆應對,它甚至可阻止不平等收入情況繼續發生於一些較貧窮的國家。對投資者言,任何因食品價格上升而令亞洲市場出現調整情況,均可被視為趁低買入時機,特別是那些希望將亞洲區納入投資組合的投資者更是機不可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