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台灣食品形象破功 業者政府始料未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0 11:08:28  


  中評社台北5月30日電/聯合報今天文章說,一向自詡品質優良,讓台灣人驕傲、也深受大陸朋友信任的台灣食品,因為“塑化劑事件”突然一夕翻轉,變成台版的“三聚氰胺”。在大陸各網站留言版上的網民留言,除了不解、遺憾,還有更多的揶揄與嘲弄,“我們也要跟台灣企業求償呢!”

  文章指出,兩岸交流日深,彼此都在相互影響,歷來大陸黑心食品一直備受責難,也經常是台灣民眾惡心、台灣媒體大肆報導的對象。相對的,台灣的食品,過去以製程嚴謹、把關嚴格著稱,經常是台灣朋友前進大陸時的伴手禮;大陸朋友到台灣,也大量採購台灣食品、禮品帶回分享大陸親友。

  台外貿協會、“觀光局”等單位近年更是花大錢到大陸或世界各地參展行銷:“台灣製造,買的放心、吃的安心”,塑造台灣食品高品質的形象。結果這下子全部破功,這種國際聲譽的損失,恐怕是業者、政府始料未及。

  要杜絕黑心食品,除了希望商人“流有道德的血液”外,要讓商人絕對不能存有僥倖的心態,除了製程與品管檢驗的嚴格把關外,也必須要有嚴厲的法律處罰作後盾。

  大陸在歷經“三聚氰胺”、“瘦肉精”、“假雞蛋”、“染色饅頭”等多次事件的慘痛教訓下,重新修法,新法規定凡是涉及食品安全大案者,最高可處死刑,且須快速審判執行。大陸終於了解到食品安全關係的不僅是民眾吃的健康,也是改善國際形象,提升國際信任度,甚至是吸引投資、增進遊客的良方。

  文章最後說,台灣雖然不至因食品安全判處死刑,但對食品業者採取高標準的要求,並加重刑度以遏止不法,是挽回各界對台灣食品信心的辦法。那些堆在上海碼頭邊待檢的食品,固令台灣人汗顏,但黑心業者終究是極少數,整體台灣食品的品質仍不應被抹殺!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