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學者:糧食市場,美國更有壟斷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1 00:09:25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環球時報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者黃智虎的文章指出,新一輪的全球糧食危機正在持續演化。高企的國際糧價對全球的安全局勢已經產生了影響,今年中東政局的激烈動蕩就與新一輪全球糧食危機有著直接的聯繫。那麼,是什麼導致國際糧價上漲如此迅猛呢?是供需緊張導致的嗎?並非如此,去年全球糧食年產量接近22億噸,以全球69億人計算,平均每人可消費約320公斤。從1990年至現在的20多年間,世界糧食年產量平均增長1.4%,而同期糧食消費增長則為1.3%。雖然並不充裕,但理應有所結餘。

  糧價非理性地猛漲的真正原因是:糧食與石油、美元一道,組成了美國操控世界經濟和全球安全的三大戰略利器,美國組合運用三道利器打壓其他國家經濟,謀求美國利益最大化。而且,相較於美國在國際石油市場號召力減小、美元地位日益下降而言,美國在糧食市場的優勢地位未見衰減,大有成為美國穩定新霸權的主要支柱的可能。

  目前,美國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其對產量和出口量的把控足以對全球糧食供應“牽一發而動全身”;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四家跨國公司(即所謂的ABCD)的前三家都是美國公司;全球糧價孕育於美國農業產業化集團和金融資本集團在芝加哥期貨交易市場的勾兌;全球糧食信息和輿論被美國所操縱;世界貿易組織內的農業談判主要由美國設置議程。可以說,當今世界,只有美國才有在全球糧食市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能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歸咎為推高國際糧價罪魁禍首的投機資本,也正是在次貸危機爆發後從美國華爾街大舉出發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