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楊秋興與中評社青年記者對話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2 00:39:22  


楊秋興1日到訪中評社香港總部,郭偉峰社長等熱情接待。
 
  另外一個動力就是,我念大學的時候,南北差距不大,因為在60-70年代,台灣的重大建設都在高雄。像大煉鋼廠啦,石化工業、金屬工業都在高雄。那個同時也帶動了整個南台灣經濟的發展,但是同時他也帶來了污染。那時候的房子,大概台北高雄差距不大,大概差了兩成,但是現在差了五六倍。後來政府把高科技產業放在北部,政府很多政策確實是重北輕南,所以造成南北差距很大。當時我在當縣長,我們一直在說南北差距,包括民進黨執政。所以我也常說,就算是民進黨執政,也就是說說而已,還是有心無力。阿扁做了8年,我覺得他還是有心,知道這個南北差距很大,但是還是無力啊,沒有能力去執行。我們不能坐等“中央”,所以那時我就想規劃些重點的產業。我們規劃一些南台灣的優勢產業,像太陽能產業、綠能產業。我說要規劃成一個低碳園區,那我也親自跟“中央”講,過去政府把高污染的產業都放在南台灣,把電廠也放在南台灣,南電北送,石化業放在南台灣的也比較多。但是北部人用的電跟我們價格是一樣,北部跟我們用的汽油也是一樣的價格。北部人用的農產品就不同價格,我們一個芭樂在高雄賣,賣10塊,到台北去可以賣15塊。

  政府把污染留在南台灣,把二氧化碳留在南台灣,所以我說政府要還給南台灣一個公道。所以,那時候說要建立低碳產業園區,要解決南台灣污染的問題。要解決南台灣污染問題,這就是一個產業,你不能又把研發單位放在台北。研究、研發、改善污染的單位要輔導廠商把污染降低,這就是一個機會。研究單位不能老是放在台北,要放在高雄。而且,以後要怎麼改善,這就會創造很多工作機會,這就是一個產業。所以那時候,我就要積極要做低碳產業,一個園區,希望政府來協助。我想利用南台灣的優勢。

  我覺得,第一個我是在地人。我的出生背景,光譜很廣,沒有集中說在某一個光譜,相當了解基層。另外就是在地的子弟就強烈的使命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