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五種作戰樣式揭開網絡戰神秘面紗
http://www.CRNTT.com   2011-06-03 09:35:49


 
  美國海軍情報專家對媒體介紹說,網上一張士兵的工作照片,就有可能從中看出美軍一些絕密設備或軍事設施的內部情報,而這正是國外諜報機構夢寐以求的。經驗常常是從教訓總結來的,自2002年以來,美軍一些現役士兵和國民警衛隊士兵的個人網頁就一直受到軍方監控。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軍雖然允許官兵與本土親人通過網絡視頻聊天和收發電子郵件,但會對郵件和聊天內容進行嚴格審查把關,同時,嚴禁美軍上網開設博客,特別是正執行任務的士兵不得創建和公開博客,其他軍方人員的博客中不得涉及部隊武器、兵力使用情況等,不得發布對日常軍事行動的評論。

  為有效應對網絡攻擊,保證國家網絡安全,自2006年起,美國每兩年舉行一次“網絡風暴”演習,以全面檢驗國家網絡安全和實戰能力。2006年“網絡風暴Ⅰ”、2008年“網絡風暴Ⅱ”演習,主要是檢驗美國網絡安全和應急能力。

  2010年又舉行了“網絡風暴Ⅲ”演習,模擬的是一場針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大規模網絡攻擊,目的在於檢驗美國重要部門遭大規模網絡攻擊時的協同應對能力。演習參與者有數千人,分別來自國土安全部、商務部、國防部、能源部、司法部、交通部和財政部等7個內閣政府級部門,金融、化學、通信、水壩、防務、信息技術、核能、交通和水資源行業,11個州的60家私營企業,同時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匈牙利、意大利、日本、英國等12個國際夥伴。

  網絡心理作戰——借助發達的互聯網傳遞攻心信息,引發“蝴蝶效應”

  網絡心理戰是在網絡空間展開的精神心理博弈,也被稱為“心靈政治”,它是傳統心理戰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心理作戰的目標已經從軍隊拓展到社會民眾,以引發“蝴蝶效應”,直接達成政治目的。一位氣象學家比喻,“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指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網絡是這種效應最好的試驗場:一條信息都有可能借助發達的互聯網演變成軒然大波。美國新近出版的《戰爭2.0》一書中,明確強調信息網絡戰爭最終打的是輿論和民心,中東、北非政局動蕩就是這種鬥爭形態的完整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