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專家:越南革新開放25年經驗與挫折
http://www.CRNTT.com   2011-06-06 00:06:34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東方早報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員褚浩的文章指出,自1986年越南實行“革新開放”以來,越南經濟改革已經進入第25個年頭。回首越南經濟改革的歷程,既蘊含著成功發展的經驗,也透著一絲飽經挫折的苦澀。

  經濟“革新”取得巨大成就

  國家統一是越南在全國範圍內推動經濟改革的前提和起點,但是統一之後的越南經濟狀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面,多年的戰爭對越南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重建任務十分繁重。另一方面,長期的分裂造成南北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的差異。當時,北方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正著力發展重工業,而南方資本主義經濟已經得到初步發展,形成了與北方經濟體制、發展模式和水平等多方面的差異。這種狀況也決定了越南經濟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

  1976年,越共“四大”明確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目標,強力推行社會主義改造與工業化建設模式,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76-1980年間,越南每年缺糧300萬-400萬噸,商品奇缺,物價飛漲,年通貨膨脹率達兩位數,資金嚴重短缺,工商業發展滯後。

  遭受挫折之後,1986年越共“六大”啟動“革新開放”以應對經濟危機,開始進行以農業“革新”為突破口的經濟改革,通過改革農產品的流通、分配和價格政策,按照“工業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和開發農業,並大力改革外貿體制,促進出口市場的多樣化,逐步完成了經濟體制從戰時體制向平時體制轉軌,但未能形成有效的經濟發展途徑。1991年越共“七大”確立了發展社會主義方向、多種經濟成分的政策,並導入市場機制,實現了發展途徑的重大轉折。政府開始通過吸收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等非國有投資者入股的方式推進國有企業的股份化,由於進展緩慢,越南1994年又開始推行國有企業的公司化,規定每個國有大型企業至少要包括7家大公司,實行自主經營。儘管越南經濟改革因為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而不得不放緩步伐,但2001年越共“九大”確立了發展社會主義方向的市場經濟體制,並確定了三大經濟戰略重點,即以工業化和現代化為中心,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地位,建立市場經濟的配套管理體制。越南政府開始推行企業法,擴大經濟民主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深化以行政手續改革為核心的行政改革。2006年以來,越南借加入世貿組織的“東風”,進一步加大融入國際和地區經濟的力度,推動經濟改革的深化。目前,越南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