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傅建中:民進黨罵馬“親中賣台”實在冤枉了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0 09:03:46  


  中評社台北6月10日電/中國時報駐華府特派員傅建中今天在該報撰文,分析指出民進黨一天到晚罵馬“親中賣台”,實在冤枉了他。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二○○九年底我有機會見到馬英九,他送了我一本他寫的“原鄉精神”,有人指出“原鄉”是日文,使我產生了一些排斥情緒,所以一直束之高閣沒有看,最近華府天氣悶熱,為了驅悶,我把馬的書取下翻過一遍,閱後我強烈的感受是:馬絕對認同並擁抱台灣,他的中國情懷淡到幾乎沒有,難怪他說自己是“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可惜是“香港交貨”(delivered in Hong Kong),否則就是道道地地的MIT了,而了無遺憾。民進黨一天到晚罵馬“親中賣台”,實在冤枉了他。

  馬英九濃得化不開的台灣情結讓我開始懷疑他一度似曾有過的中國情結,馬在台大唸書時,曾以學生領袖的身分訪問美國,經由朋友的介紹,那時我即見過馬,他給我的印象是氣宇軒昂,儀表堂堂,有人形容馬展露於外的大陸性氣質絲毫不像一個在島國成長的青年,我同意這一看法。不過真正叫我感受到他那中國情結的一面,是九十年代初他來華府出席早餐祈禱會,順道拜會《華盛頓郵報》的女老闆葛瑞翰(Katharine Graham)。 

  一九八六年葛瑞翰夫人赴台專訪蔣經國,馬英九擔任翻譯,在這次訪問中蔣經國首次透露將解除戒嚴,開放報禁,在台灣走向民主的過程中是樁大事,而馬因是翻譯,留給葛瑞翰的印象深刻。那天我恰好陪同另一位台灣的客人去拜訪葛瑞翰,我們到時馬尚未辭出,正向葛瑞翰致送禮物。馬送的是一個“中國結”,還特別解釋這個繩結所代表的意義,葛瑞翰欣然受之,並調侃他說:“你翻譯得太快了,讓我筆記得很辛苦,太可怕了,下不為例”。事實上,蔣經國已死,馬英九早已不再充當翻譯了,舊事不可能重演。 

  馬送“中國結”當然有其象徵意義,至少表示中國仍不時盤據他心中,可是十餘年後當他撰寫一系列“原鄉精神”的文章時,中國情結在他心中已蕩然無存了,反而在台灣的幾位中國近代名人如胡適、雷震、殷海光被他移花接木式的當作“原鄉精神”的思想導師了,這幾位先生地下有知,將不知作何感想? 

  馬從“中國結”轉化成“原鄉精神”,是一個有趣也值得研究的過程。“原鄉精神”是由十六個台灣的故事組成,第十五個故事“紀念台灣光復一甲子︱再造台灣精神”寫於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那時馬父鶴齡老先生已經病篤,沒過一星期就蒙主恩召了。最後一篇“邁向正常的民主社會”發表時馬父逝世已一個月了,可以說馬英九已不再活在他父親大中國的陰影下了,終於可以“原鄉精神”的面貌與台灣相見,為他的選舉鋪路。 

  馬英九當選後,就職演說中有所謂“我的親人埋骨所在”之句,弦外之音是台灣已是他長於斯、死於斯的原鄉,至於故國則是“不堪回首月明中”,所以馬的境界是小國寡民,什麼放眼世界,胸懷中國,都是陳義過高,不切實際的,他父親“化獨漸統”的遺願,以馬政府現行的大陸政策看來,絕無實現之可能。歸根結柢,台灣的“原鄉”是馬英九的終極世界。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