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英國華人靈活優化子女教育 融中英之長
http://www.CRNTT.com   2011-06-11 11:16:03


  中評社香港6月11日電/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中國和英國的小學基礎教育各有千秋,而在兩國教育中取長補短、從而最大地優化子女的教育,則是多數家長的實際做法。採訪中,各位華人家長認為中國和英國的小學基礎教育各有千秋,在兩國教育中取長補短、從而最大地優化子女的教育,則是多數家長的實際做法。 
 
   儘管接受《華聞周刊》採訪的幾位華人學生家長都熟知英國基礎教育的現狀,但當記者向他們表示,根據倫敦《標準晚報》報道,在倫敦700多萬居民中,將近100萬人不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他們表示難以置信。 “就算英國的基礎教育出現了這麼嚴重的問題,我想,作為華人,總會有辦法綜合權衡利弊,為子女作出選擇的。”在接受《華聞周刊》採訪時,在倫敦北區一家公立醫院任職的秦女士表示。

  作為居住在英國的華人學生家長,子女的教育是生活的重中之重。秦女士為了大女兒和兒子的中文和數學教育,忍痛割愛將子女送回國上小學。而姚先生則在英國提供的免費基礎教育之外,為子女量身訂做了課外輔導,以彌補學校的不足。

  取長補短

  “如果你非要我對比兩國的小學教育,我和丈夫都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更扎實,儘管中國的教育稍微有些填鴨式、學生辛苦了一些,但總是比英國的好多小學浪費學生和家長的時間要好。”秦女士在接受《華聞周刊》採訪時認為。

  秦女士的丈夫在中國上海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任高管,儘管兩地分居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在兩個孩子的基礎教育上卻有了在中英兩種模式中取長補短的綜合優勢。“我和丈夫一致認為英國的基礎教育沒有中國的好,尤其是在數學方面。”秦女士直言不諱地說:“同時,我丈夫不願意孩子們長大後不會讀寫漢語。因此我們毫不猶豫地將女兒和兒子送到中國接受基礎教育。”

  “在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質量很好的國際雙語學校,我女兒和兒子的英語老師也是英國人,因此我們從不擔心英語成績。”秦女士認為:“但是,在打好漢語和數學基礎之外,英國的自然科技、人文學科方面的優勢是值得我們肯定的。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英國接受更好的中學教育,培養他們的人文修養和創造力。”

  如今,秦女士的大女兒已經從國內回到英國將近1年,正在準備倫敦北區幾所語法學校(Grammar School,成績優於普通中學的公立重點中學)的中考。“按照目前的成績,我們非常滿意幾年前將她送回國的決定。”

  優化組合

  相比秦女士取長補短的中英兩地兼顧的子女基礎教育的模式,夫妻雙方都在英國工作的姚先生和張女士並不希望子女遠離自己回中國上小學。“英國的小學教育是有它的缺陷,但並不是不能彌補的。”張女士多次向記者表示。

  姚先生覺得,與其花高價將子女送到中國接受小學教育,不如花點心思彌補英國基礎教育的不足。“英國小學教育有點懶散,那麼我們就多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英國學生比較貪玩,但沒有學校拒絕父母嚴格要求子女。”姚先生認為:“相反,由於英國的基礎教育是免費的,我們能將一部分收入用於孩子的課後輔導。”

  姚先生夫婦通過為孩子量身訂做數學等基礎課的課外輔導,同時像多數華人家長一樣,有意識地培養子女的課外愛好特長。“我覺得這樣足以彌補英國基礎教育的不足”,姚先生認為。

  儘管此前所就讀的小學是學區裡很一般的小學。但去年,姚先生11歲的兒子在中學招生考試中成功得到了5所語法學校的錄取通知,足以說明姚先生夫婦的方法有效。“唯一稍有遺憾的是孩子們的漢語有點生疏,因此我們鼓勵他們在中學選修中文,從而在制度內再次彌補不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