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浮沉三十年:中美軍事關係如何走出怪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2 09:19:48  


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 檢閱美國三軍儀仗隊
  時隔七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再次訪美,陳炳德此次訪美,至少表明兩軍關係終於迎來又一個相對平穩期。這個“平穩期”來之不易。過去三十多年裡,中美軍事交流中斷又重啟達六次之多,暴露了兩軍關係敏感脆弱的現實困境。

  正如一些軍事專家分析,中美三十多年的交往具有這樣一個“波動規律”:升溫——受挫——降溫——恢復——再升溫——再受挫——再降溫——再恢復。目前,缺乏戰略互信的中美兩軍,其交往仍沒有走出這個“怪圈”。

  十年蜜月

  軍事關係在國家關係中具有特殊意義,常被稱作“風向標”和“晴雨表”。新中國成立後三十年,由於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深刻矛盾,兩軍是朝鮮、越南等戰場上的對手。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帶動了兩軍關係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蜜月期”,兩國各級別、軍種的軍事代表團互訪絡繹不絕。1980年1月,時任美國防長的哈羅德.布朗成為首位到訪中國的美防務高官。布朗發表聲明說,美國將向中國提供新的技術。同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的耿飈率團訪美,陪同訪問的有副總參謀長劉華清。中國代表團登上了美國海軍CV-61“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母。

  1984年中國國防部長張愛萍訪美,期間兩國簽署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這是中美首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美方甚至主動提出在一些敏感領域與中國合作,向中國出售了當時先進的“黑鷹”武裝直升機,承諾幫助中國空軍改進和升級殲-8戰鬥機。

  在中美軍事交流中,海軍是兩軍互訪最多的軍種,1986年11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萊昂斯上將率領“里斯夫”號巡洋艦、“奧爾登多夫”號驅逐艦和“倫茲”號護衛艦,共894人,抵達青島港,實現了美國軍艦對新中國的“處女航”。這個時期中美兩軍交往之熱絡,僅從1988年就可窺見一斑。這一年,美國國防部長卡盧奇、空軍司令、海軍陸戰隊司令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軍方重量級人物悉數訪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