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成品油年內推出新方案 定價權或下放三桶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3 12:22:39  


  “從改革初衷上看,放權‘三桶油’,意味著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一步朝大家期待的市場化方向過渡,而不是單由國家發改委這個政府部門說了算。”

  國家相關部委對改革的多番表態再次讓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成為業內討論的焦點。日前,有消息引述一位業內專家的表態稱,“除了時間(將22天的調價時間縮短)問題,討論中還有一個重要內容:當國際原油價格在130美元/桶以下時,國家就有可能會把成品油的定價權交給三大石油公司。”與此同時,又有媒體援引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的話稱,“目前國際原油供需格局比較平穩,國家發改委計劃在此大環境下盡快出台已經定稿的成品油定價新方案。”

  一刹那間,從國家相關部門到業內專家,再到媒體甚至普通消費者,都對“成品油定價新方案”的出台充滿了期待。那麼,包括放權“三桶油”在內的新方案到底會不會於年內順利出台?是否還將遇到相關阻力?

  曾經多番表態改革

  在中國成品油市場,有關定價標準及其他相關問題主要涵蓋在國家發改委於2009年5月8日出台的《成品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中。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然而,自該《辦法》實行後,就遭遇不少市場人士的質疑。首先就是“當調而未調”,如從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市場中曾出現了為期4個多月的漲價斷層,但這也曾被歸結為國家相關部門出於對高物價的考慮而未進行調整;其次就是被部分專家質疑為“《辦法》客觀上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中石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油)和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的利益相綁定”。對此,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更是直言,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證明了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失敗:既沒有實現市場化,反而給一些單位留下按成品油定價機制規律囤積居奇、操縱市場的空間。

  或許正是上述因素的存在,包括媒體及業內專家在內,在試行《辦法》實施尚不足一年之時,就紛紛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進行改革。

  2010年8月下旬,在中石化中期業績會上,中石化財務總監王新華又對外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對實施一年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檢訂。他同時稱,“相信該機制將會逐步走向市場化”。不光是這兩番表態,記者查閱資料時發現,從2009年至今,有關人士對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表態還有數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