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MF總裁之爭 金磚國家應放眼下一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3 23:06:19  


 
  儘管如此,拉加德仍將輕而易舉上任。這表明美歐仍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與此同時,目前的國際經濟議題也相對有利於歐洲,在歐洲債務危機肆虐之下,選用一位來自歐洲主要國家的財長擔任IMF總裁,對於各國來說,也是一個相對能夠接受的安排。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新興經濟體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大,未來美歐在國際組織中的壟斷地位將被更多挑戰,而這樣的挑戰也最終出現一個“臨界點”。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未來5年內,亞洲經濟體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反映這樣一種經濟變化,IMF也將面臨著較為根本的投票權改革。按照2010年11月G20峰會達成的協議,發達國家將在2012年前向新興經濟體國家轉移約6%的投票權份額,在這項工作尚未完成前,卡恩突然“東窗事發”,打亂了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打算,也造成其政策上的被動。

  即使拉加德上任,IMF本輪投票權轉移工作也將按照預期的時間表完成。在未來幾年內,新興經濟體要求增加投票權的聲浪,也將不斷增強。存在著“先天不足”的拉加德,除了選擇繼續提高新興經濟體的投票權外,幾乎別無選擇。

  實力之外,需要考慮的還有策略。在推選出一位強有力的候選人之前,核心的新興經濟體需要建立高級別的工作機構,以協調各國之間的利益以及步調。金磚國家之間儘管目前已經存在著高級別的對話,但實質性的合作仍然顯得較少,各國之間也尚未形成根本性的共識以及信任。

  在聯合的基礎上,投票同盟的建立也應該被認真考慮。而新興經濟體如何能夠減少摩擦,並將手中的投票權“集中使用”,仍然是一個費思量的話題。對於金磚國家來說,其作為新興經濟體的核心地位已經不容置疑。然而,如何避免“過度核心化”,同時避免“邊緣化”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則是取得話語權的另一個關鍵節點。(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利剛為澳新銀行(ANZ)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