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河北讚皇縣古墓群為研究北朝社會制度提供依據
http://www.CRNTT.com   2011-06-20 10:29:51


  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隊與北京大學文博學院考古係,聯合對工程涉及的讚皇縣西高村北朝時期古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出土陶器、青瓷器、銅器等大量文物,同時多座古墓中出土了墓誌,為研究北朝社會制度提供了豐富信息。

  新華社報道,西高北朝墓群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讚皇縣西高村南約2000米的崗坡地帶,墓群所在崗坡地帶南北綿延數公里,西高東低,南水北調設計渠線自東南向西北斜穿該墓地。以渠線範圍為中心,文物工作者進行了考古鑽探,在渠線內共發現古墓葬9座,分東西兩排,遵循的是長輩居前(東側一排),以左為尊的原則。

  據介紹,此次清理的部分墓葬被破壞或盜掘,但仍有4座幸未被盜,資料較完整,絕大多數墓葬出土有墓誌。考古資料表明,該墓地為北朝時期趙郡李氏家族墓地。

  在標號“M52”的墓葬中,考古專家發掘出土各類隨葬品總計32件,種類包括陶器、瓷器、銅器、鐵器和玻璃器等,其中女性棺內頭部出土的銅步搖冠殘片、玻璃墜飾等形制獨特,推測原物應是一個比較精美的“步搖冠”。墓中出土墓誌兩方,據志文記載:墓主人為北魏尚書左丞、鎮遠將軍、光州刺史李仲胤,其夫人為河間邢氏,北魏永熙三年(534)合葬於此。

  標號為“M4”的墓葬中出土各類隨葬品39件,種類包括陶器、青瓷器、陶俑、陶質模型、銅器、鐵器和石器等。此墓出土陶俑兩件,為一男一女,均為泥質灰陶,但其叉手叉足形態與北朝時期河北地區常見陶俑形態相異,較為特殊。墓中出土墓誌為一蓋兩志,誌石與志蓋相互疊壓放置。志文記載,墓主人為北魏平北將軍、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李翼及夫人博陵崔氏,北魏永熙三年(534)遷葬於此。

  考古專家稱,此次發掘的讚皇西高墓地是河北乃至北方地區第一次科學全面發掘的北朝大族墓群,各個墓葬出土的墓誌,為研究北朝時期趙郡李氏家族及其當時社會提供了翔實可靠的信息。墓群完整的格局和較豐富的出土遺物,對於重新研究早年清理或發掘的北朝封、甄、高、邢氏墓地,及深入研究北朝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