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差價難解
中俄雙方就天然氣合作的多次會晤中,雖然兩國領導人都希望盡快簽署合同,但價格差價一直是阻礙兩國打破僵局的關鍵所在。
“主要就是價格,如果我們接受了俄羅斯報出的價格,我們在國內市場肯定要承擔虧損,而且由於雙方簽署協議的期效較長,這樣算下來,我們多支出的費用就非常龐大了。”中石油集團一名內部人士對記者說。
據其透露,在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談判過程中,中方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中石油董事長蔣潔敏甚至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進行了長達四個晝夜的緊張談判,但俄方堅持以對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利潤標準做參考,這也使得雙方的談判最終陷入僵局。
“剛開始俄方報出的價格是每1000立方米300美元,這個價格差不多是我們從澳大利亞等國進口天然氣價格的一倍,我們肯定無法接受,我們報出的價格是200美元。”上述中石油集團人士說。
為盡快落實雙方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中石油方面做出讓步,將每千立方米的價格提到250美元,但俄羅斯仍然堅持向中國收取與歐洲同樣高的輸氣費。
在5月底中俄能源的第七次會晤中,雙方計劃敲定為期30年、每年6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合約,而如果按照俄羅斯報出的價碼,這就意味著中方每年將多支出高達34億美元的費用,在合約價格不受外界因素波動的情況下,30年合作期內,中方需要支付的超額費用則總計1020億美元。
“實際上中方開出250美元的價格
就已經是在合作精神的指導下最大限度地表示誠意了,我們從土耳其、澳大利亞進口天然氣的價格是165美元,遠遠低於俄方的要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對記者說。
與此同時,上述中石油人士還指出,左右天然氣價格的另一原因還在於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問題。
“此前中方向俄方提供了石油運輸管道貸款,在天然氣管道鋪建上,俄方的條件是,使用中方提供的貸款建設管道,或者由其自行出資都將在價格上體現出來,接受中方貸款是一個價,自行建設又是一個價。”中石油集團內部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