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香港青少年自殺六年來激增58%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6 08:37:04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指出,10至19歲自殺率由2005年2.18人,激增至去年3.44人,升幅達58%。(香港文匯報)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香港不少年輕人自幼在“溫室”中長大,抗逆力不足下,稍遇挫折往往會變得消極,甚至萌輕生念頭。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指出,香港整體自殺率回落,死因庭去年共裁定994宗自殺死亡個案,按年減少21宗,但10至19歲組群的自殺率(每10萬人口計)由2005年的2.18人,激增58%至去年3.44人,是升幅最顯著的組群,去年更奪去27名青少年的性命。鑑於近年有青少年透過互聯網建立集體自殺群組,該會本月中與社交網站Facebook合作,提供輔導服務,至今接獲1宗受自殺困擾個案。

  家長太寵愛 降低抗逆力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註冊社工香慕茵指出,青少年的自殺問題不分貧富,“富裕家長過分寵愛,降低子女抗逆能力;貧窮家庭則疏於照顧,無法紓解子女情緒問題”。她引用個案指,一名生於中產家庭的19歲副學士學生,父母自小為他鋪路,即使面對不感興趣的科目以及能力不逮,亦不敢逆父母意。有一天青年情緒失控,在寓所的廁所企圖吊頸自殺,其後才發現尋死很辛苦,最終放棄及向社工求助。

  網傳輕生論 易感染他人

  黃祐榮表示,10至19歲青少年的自殺率近年有上升趨勢,2005年該組群每10萬人口有2.18人自殺,去年則增至3.44人。他相信,自殺率上升與互聯網普及有關。他解釋,港人生活繁忙,父母不常與子女溝通,青少年透過互聯網宣洩情緒,甚至有人透過網誌、討論區及Facebook發表自殺或輕生言論,青少年愈肆意發表自殺言論,愈感心灰,並感染他人,容易出現集體尋死的情況。

  撒瑪利亞會Facebook合作輔導

  針對青少年在網上組織自殺群組,該會本月中與Facebook達成合作計劃。負責的註冊社工何永雄表示,該會經Facebook接獲懷疑受自殺困擾的網民資料後,會以電郵方式接觸對方及早介入,以及提供輔導服務,至今已接獲1宗個案。何永雄補充,自2009年起,該會與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均主動派員在香港多個討論區及Facebook搜尋含自殺或尋死字眼的內容,至今共處理47宗跟進個案,並與當事人進行面談或家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