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一些美國的機構投資者看空中國經濟,一方面是中國概念股容易出現財務問題遭到攻擊。”上述對衝基金人士對記者說。股權投資研究機構投中集團首席研究員李瑋棟認為,很多美國的做空基金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尋找中國公司作為靶子,挖掘企業的財務漏洞,使得很多中國企業成為他們攻擊的目標。但在歐洲和亞太市場,由於法律和投資環境並不像美國市場有著完整的做空獲益鏈條,目前還沒有出現系統性的做空中國股票。
股權投資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蘭對記者表示,目前,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仍是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首選地點,在新加坡和歐洲上市的企業相對較少,融資額也比較低,所以出現誠信危機的概率也要小一些。選擇這些略微“冷門”市場的中國企業更多可能是出於自身發展訴求才選擇在當地融資上市,因此採用違規流程的可能性也相對較低,不會存在短期逐利的現象。
度過“危機”尚需時日
分析人士指出,現在還很難說中國概念股這場誠信危機何時過去,如果後續還有更多中國的大型企業被曝出問題,可能會使得這場危機進一步延續。但如果僅限於目前這些企業出現的問題,可能不會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產生太嚴重的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