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厲以寧:滯脹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11-06-26 17:43:26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電/中廣網報道,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今天(26日)上午正式進入主論壇討論環節。隨著金融危機的結果,世界各國經濟復甦步履加快,然而通脹問題也在各國中逐漸蔓延。究竟該如何看待全球經濟總體發展形勢?

  主持人: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在今天的論壇上,來自各國的政要和專家對全球經濟形勢做出了怎樣的評估及展望?

  記者: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經濟部主任保拉斯娃奇表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方向現在並不是非常清晰,有可能會非常好,但是也可能會處在非常艱難的境地,這個取決於政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像在2008年和2009年的危機之時,那些基本組成的要素現在仍然存在,我們必須避免這些世界經濟當中存在的風險。在發達國家當,增長是疲弱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危險和問題,特別是在勞動力市場方面和就業方面,而在中國和印度這種問題尤其嚴重,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國家正承擔著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責任和重擔,因此這方面無疑應該更加關注。

  關於世界經濟的增長,他預測大概是以5%的速度來增長,不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尤里達杜什卻認為,儘管近來的經濟確實是有所減緩,但是未來的經濟發展的推動的力量還是很強大,我們的貨幣政策現在仍然是非常鬆散的,新興市場的供應增長也是較為迅速,那麼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表明世界經濟的增長還會加速。到2014到2015年的時候,需要我們退出財政和貨幣的一些刺激政策,退出的時間和順序是尤為重要的,等的時間越長,遇到的風險可能會越大。因此緊縮應該來得更早,而不是更遲。

  尤里先生同時對中國的問題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中國的崛起將是世界經濟的活力和動力所在,但是未來也可能成為矛盾的源頭。如果管理不好的話,將會帶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導致保護主義的抬頭,同時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這表明中國將處在一個非常快速的轉型時期,也就是正在成為全球的製造大國,但是我們國家的機制卻沒有轉化到這一點,比如說中國的這種金融體系應該是更加管制自己的貨幣,讓自己的貨幣更加國際化。

  主持人:目前通脹問題已經大有從發達國家向新興市場國家過渡的趨勢,那麼,與會嘉賓對這一世界性通脹問題又是如何看待的?

  記者:在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看來,其實任何通脹現象都是一種貨幣現象,中國像產業結構正在調整,而且中國的城鄉差別還是二元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單用發達國家的經驗只可能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所謂的正常的水平解決緊縮或者是偏緊,緊縮貨幣流通量過頭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也就是說在他看來要嚴防這個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在當前形勢下,資金鏈的斷裂同產品供應鏈的斷裂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貨幣流通量像這樣所謂正常的水平回歸時間,很可能會引起產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從而會出現企業停產、工人下崗的情況,而且也可能會使個體工商戶收縮,使承包土地的農民收入下降,從而導致不同產業不同的企業在不的地區貨幣流通量受到了在政策回歸正常水平的政策之下,帶來一定的衝擊。

  同時,在厲以寧看來滯脹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在經濟中有兩個重要的預期,一個是通脹的預期,還有一個是企業盈利前景的預期,穩定人們的通脹預期對治理通脹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要是忽略了企業這種盈利的前景預期,有可能會導致我們所說的這種滯脹問題出現。

  而在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遵義看來,其實通脹的風險應該是存在於長期通脹預期的這種上升,劉尊義認為,一般性的通貨膨脹是具有高度的自我實現性,而一旦實現了這種長期高度的通貨膨脹的預期,政府是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改變這種情況。如果要是想要降低通脹預期,他認為可以通過政府儲備、購買和銷售行為實施應急價格的這種穩定項目,通過長期的國內或國外供給穩定預期。此外就是通過宣布未來的稅率以及非價格的限制條件來降低預期的遠期的能源需求,而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應該為老百姓提供一個可靠的防止通脹的金融工具,比如說保值的儲蓄,讓大家不必通過購買商品或者有形資產來避險,從而來降低通脹的自我實現,可以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優勢來增加進口,同時降低關稅,以增加預期的國內供給,政府提供保值債券與與引進這種保值定期存款主要是能夠顯示政府在治理通脹的決心,從而改變人們對通脹的預期。

  他認為今年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是達到5.5%,與上個月相比增長率是0.1%,這個原因是在因為年同比增長率是一個之後的目標,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年同比增長率到今年第四季度將會有顯著的放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