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瑞典創奇跡 被譽"經濟復甦的搖滾巨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27 11:55:01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金融海嘯過後,美國等先進國家的經濟普遍欲振乏力,而北歐人口僅九百萬的瑞典,卻締造出美國夢寐以求的復甦榮景,去年經濟成長率達5.5%(美國2.8%),失業率從10%迅速降到7%(美國仍達9%),《華盛頓郵報》譽之為“經濟復甦的搖滾巨星”。

  台灣《中國時報》援引華郵報道指出,瑞典擺脫危機邁向復甦過程,有五項特質足供各國借監:

  一、趁經濟景氣時整頓財政:這是瑞典歷經一九九○年代初期經濟危機的教訓,當年瑞典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告貸無門,幣值跌跌不休,房地產與金融市場瀕臨崩盤。

  瑞典以此為監,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勉力撙節出達GDP3.6%的預算盈餘,相較之下,美國當時預算赤字高達GDP3%。瑞典今年負債總額約占GDP45%,而美國則逼近100%。

  二、經濟振興與社福體系相輔相成:瑞典長期維持的社會福利體系,在經濟繁榮時就審慎備妥因應景氣反轉的方案,因此經濟危機爆發時,政府除額外投資基礎設施、適時調降所得稅,並不需要像美國那樣拚命加印鈔票。

  瑞典政府的基本做法就是讓社福體系發揮應有功效,提供收入、醫療健保和其它福利給失業民眾,讓他們安度難關,盡快回到工作崗位。

  三、靈活運用貨幣政策:瑞典中央銀行不只像美國聯准會一樣,將利率調降到趨近於零,甚至曾將一項利率降為負值,而且擴張資產規模的動作也是大開大合,使金融體系在危機高峰期仍有大筆現金流通。

  2009年夏季,瑞典央行的資產約超過GDP25%,而美國聯准會的資產始終未超越15%。低利率使得家戶繳房貸負擔減輕,有更多錢投入消費。

  四、維繫幣值波動的彈性:瑞典並未加入歐元區,過去五年,瑞典克朗的幣值變動對景氣衰退形成緩衝。金融危機深化時,全球投資人競相持有歐元與美元以求避險,瑞典克朗走貶,從而提高出口業競爭優勢。

  而在當前歐洲主權債信危機惡化之際,瑞典也因未採用歐元,不會因為受制於歐洲央行的歐元區貨幣政策,而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

  五、確保經濟不會被銀行業拖垮:歷經1990年代初期的慘痛教訓後,瑞典銀行主管與金管當局都變得更加保守審慎。2000年代中期歐美金融機構大肆提供房貸給信用不良的借款人,但瑞典銀行業並沒有盲目跟進。此外,瑞典政府也不會提供銀行業過度的保護,促使他們居安思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